中醫學認爲居處潮溼,觸冒風雨等是產生痹證的外來條件;素體虛弱,氣血不足,腠理不密是產生痹證的內在因素。風寒熱溼之邪乘虛入侵,留滯經絡肌肉關節,氣血閉阻不通,從而產生肢節痠麻疼痛、屈伸不利諸症,若以熱盛或溼熱蘊蒸爲主,則見關節紅、腫、熱、痛;若寒溼偏盛則關節冷痛,遇寒痛增;若久病不愈,還可出現氣血不足,肝腎虧損或病邪深入內臟等變化。

風溼性關節炎,中醫辯證,附經方

(一)

【辨證】實熱痹阻。

【治法】清熱解毒,社溼宣痹。

【方名】退熱通絡湯。

【組成】雙花45克,公英45克,生石膏45克,龍膽草30克,土茯苓30克,虎杖30克,生地15克,木通15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蟬蛻15克,炙水蛭15克,烏梅10克,甘草10克,以嫩桑枝或鮮蘆根適量煮湯代水。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3次。

風溼性關節炎,中醫辯證,附經方

茯苓

(二)

【辨證】寒溼風邪阻於筋骨。

【治法】祛風散寒,除溼通絡。

【方名】加減風靈湯。

【組成】海風藤15克,威靈仙9克,吊子風12克,苡仁15克,防風12克,豹皮樟9克,布渣葉15克,山楂肉12克,淮山藥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風溼性關節炎,中醫辯證,附經方

防風

(三)

【辨證】風寒溼侵襲,流注經絡,氣血運行失暢。

【治法】活血祛風,散寒除溼。

【方名】三痹湯。

【組成】防風9克,羌活9克,秦艽9克,苡米30克,當歸12克,制川草烏各4.5克,甘草4.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風溼性關節炎,中醫辯證,附經方

羌活

(四)

【辨證】寒溼之邪侵襲,流注經絡,氣血運行不暢。

【治法】祛風行溼,清化鬱熱。

【方名】加味桂枝芍藥知母湯。

【組成】桂枝9克,麻黃9克,防風9克,附片9克,白朮15克,蒼朮15克,甘草15克,生薑15克,白芍30克,知母30克,石膏30克,黃柏30克,薏米6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