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34年二月,关中高平。

天色阴沉,不大不小的冷雨令远处的群山越发模糊和凄迷,也更容易让人觉得陡生寒意。就在这样充满暗色调的旷野中,一群军士围着一具早已冰冷的尸首,久久站立。被雨水冲刷的脸上,有的愤恨,有的哀戚,有的迷茫。

“大人死了,我们怎么办?”

“杀了那奸人,为大人报仇雪恨!”

“对方人多势众,我们自己连个领头的都没有,怎么打啊?”

“说得对,现在需要选出一个新首领,可是谁合适呢?”

“黑獭,我看就他行!”

“嗯,我也推举黑獭。黑獭,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被称作“黑獭”的是一个年届三十的武官,面目俊朗刚毅。方才大伙儿七嘴八舌的时候,他始终微闭双眼,彷若魂游天外。此刻听到旁人的询问,方才睁开眼睛,简单地说了两个字。

“长安。”

时间回到二十七年前,也就是北魏宣武帝正始四年的武川郡,宇文鲜卑部首领宇文肱的妻子王氏即将临盆。

宇文肱想起几个月前,王氏曾经告诉他,自己做了一个梦,梦中她抱着一个婴孩一直向上飞,即将到达天上时便醒了过来。他隐隐觉得,自己即将拥有一个不平凡的孩子,这个孩子或许会改变全家,不,甚至改变整个家族的命运。

但他转念又想,身逢乱世,能够保得自己的平安便是幸事,而投入到金戈铁马的生涯中或许会武运昌隆,但更多人却难免杀身之祸。想到自己已经有了三个小小年纪便爱舞枪弄棒的儿子,他倒反有些希望这个第四子能够平和安泰一些。“哇”的一声啼哭,不久侍女抱出一个新生儿:“老爷,快给小公子起个名字吧!”

“泰,宇文泰!”宇文肱微笑着说道。

正始四年降生的宇文泰,并不会引起世人多少关注,从寒冷肃杀的北地到杏花春雨的江南,人们的神经都被北魏与南梁在长江沿岸的鏖战牵引着

梁朝韦睿巧妙导引淝水,令水位高涨,再以水军攻陷合肥,可谓用兵如神,被北魏军士称作“韦虎”;

而北魏方面,猛将杨大眼则在河南战场重创梁军,最终南北双方堪堪打了个平手。这是一个铁血的时代,战火已经燃烧了数百年,并将继续绵延。

在宇文泰的少年时代,六镇起义爆发,作为六镇军户的宇文肱也加入了义军,在鲜于修礼帐下效力。战场无情,在左人城的一次战斗中,宇文肱和长子、次子相继阵亡,只有宇文泰和自己的三哥逃了出来。只有十几岁的他一下子痛失父亲和兄长,栖栖遑遑,心境可想而知。

不久后鲜于修礼被手下所杀,军队则被部将葛荣接收。葛荣一度威震河北,可终究是草寇武夫之流,终于被尔朱荣率领的正规军剿灭。宇文泰兄弟两个本来也难逃一死,好在尔朱荣部将贺拔岳是父亲的老友,为他们求了情,宇文泰也就被收编到了贺拔岳的部下。

六镇起义虽然平定,但战火却并未就此熄灭。尔朱荣气焰熏天,被孝庄帝诛杀,孝庄帝又很快死在前来复仇的尔朱兆手里。尔朱家剩下的这些党羽都是武夫之流,并无远略,被高欢收拾得一干二净。这个白手起家的怀朔镇穷小子,竟成了这场兵乱的最大赢家。拥立孝武帝元修的他,接替尔朱荣坐上了帝国最高权力的位置。

高欢掌权后,任命贺拔岳为关西大行台,贺拔岳又命宇文泰为行台左丞,事无巨细都委任于他。

孝武帝元修与孝庄帝一样,不甘心做个皇位上的玩偶,他秘密联络贺拔岳,策划扳倒高欢。贺拔岳举棋不定,问计于宇文泰,宇文泰建议说:“高欢之所以没有篡位称帝,就是忌惮主公您。如今灵、夏二州的刺史与河西的流民军都各怀志向,如果我们能够西进关陇,收取这些势力以为己用,之后进军长安,辅佐魏室,这不就如同齐桓公、晋文公拥立周天子,进而称霸天下吗?”

每个人都在帝国中心洛阳试图分一杯羹的时候,年轻的宇文泰却将目光投向权力真空的长安,这显示了他与众不同的卓识远见。贺拔岳闻言大喜,随即派宇文泰以雍州刺史的身份到陇西安抚流民,结纳氐、羌等少数民族。

倘若一切进展顺利,那么贺拔岳自然会以关中王的身份坐镇长安,与高欢分庭抗礼。而宇文泰也许会以一个谋将辅臣的身份追随自己的主公征战沙场。但形势突变,贺拔岳轻信了已被高欢策反的侯莫陈悦,与其相约讨伐灵州,结果遭到谋杀。部队群龙无首,便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此时形势不明,处境危险,虽有不少人提议由宇文泰接替贺拔岳,但宇文泰的好友也同时劝阻他要观察形势后再做决定。而宇文泰却说:“时不我待,如果不能当机立断,将士们会很快离心离德。”

他星夜赶赴凉州接管贺部的军马,随即向东进驻长安。事实证明,宇文泰的判断是准确的,孝武帝需要一个人能继承贺拔岳,与高欢分庭抗礼。他封给宇文泰关西大都督、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等一大堆高官,宇文泰奉着朝廷正朔,消灭了侯莫陈悦,也得以迅速在秦陇坐稳了位置。

高欢在关东恨得咬牙切齿,却无奈鞭长莫及,至此,中原双雄对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总地来说,宇文泰此时的势力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武川镇将集团,即贺拔岳的旧部;其次是关陇地区的世族;第三为侯莫陈悦的余部,包括李弼等人;那么第四部分呢?

高欢占据着关东大地,实力比刚刚崛起的宇文泰还是要强出许多。孝武帝无法忍受高欢独断专权,打又打不过,只得向西投奔宇文泰,而他所带去的兵将则组成了宇文泰集团的第四部分。

可这位皇帝想得实在太简单了,在高欢那边没有实权,到了长安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宇文泰虽不像尔朱荣那样凶狠残暴,但本质上与曹孟德这样的枭雄并无二致。

挟天子是为了令诸侯,那些忠于帝室的戏码做做就可以了,你要是认真就输了。但孝武帝认真了,而且不满的神色每天都挂在脸上。宇文泰此时已经将包括北魏宗室在内的各股势力整合完毕,掌握了实权,既然皇帝不听话,换一个就是了。

公元534年冬,在孝武帝到长安仅仅五个月后,这位做着复兴拓跋鲜卑之梦的末代帝王被一杯毒酒送离尘世。宇文泰另立宗室元宝炬为帝,拉开了西魏的大幕;邺城的高欢则拥立元善见登位,是为东魏。

在日本战国的历史中,武田信玄和上杉谦信龙虎相争,被文学和影视反复演绎,但两者所争的无非是川中岛一带的弹丸之地。而在公元六世纪的上半叶,宇文泰与高欢在中原鏖兵的五次博弈,则展开了更为宏大的战争画卷,也深深影响了后世的历史走向。

五次战争分别在小关、沙苑、河桥、邙山和玉璧展开,双方互有胜负,限于篇幅,战争的过程此处不再详细展开。本文仅举出其中一二细节,一窥两位枭雄的争斗是何等精彩!

细节一:河桥之战中,宇文泰的坐骑被东魏大将侯景射中,狂奔不已。都督李穆见状,紧紧护在宇文泰身边。惊马吃痛,将宇文泰掀下马,眼看东魏追兵杀到,千钧一发之际,李穆灵机一闪,举起马鞭照着宇文泰就打,嘴里还骂道:“小子,你的主人跑到哪去了?你怎么还在此逗留!”来追的东魏兵闻言,以为躺在地上的宇文泰只是个普通士兵,于是舍他而去。此番之险,与曹操在濮阳兵败,被吕布赶上,巧言保命的桥段有的一拼。

宇文泰不愧枭雄之名,逃回营中后立即组织大军反击,打得东魏军措手不及,高欢的爱将高敖曹也在乱军中殒命。

细节二:邙山之战中,高欢占据了邙山的有利地形,以逸待劳迎击西魏军。宇文泰则将辎重留在后方,率领精锐乘夜色奔袭四十里偷袭高欢,不想行踪暴露,被敌方侦查兵探知。宇文泰黎明时分赶到邙山,却遇到了严阵以待的东魏军队,结果大败溃逃。东魏军大将彭乐死命追击宇文泰,途中宇文泰回马说道:“你不是彭乐将军吗?实在是傻啊!倘若今日我死了,明天还会有你的命在吗?还是速速回去收取财宝来得划算!”兔死狗烹的道理谁都懂得,彭乐于是放了宇文泰一马。

结果第二天两军再战,西魏的大将贺拔胜率三千死士直捣敌军本阵,杀得高欢丢盔弃甲,险些丧命。两次作战中,宇文泰都是先败后胜,反戈一击,总体来看与高欢打了个平手,但其中戏剧性的转折实在值得一书!

西魏建立之初,只占有贫瘠的关陇,兵马粮草远远及不上东魏。但与高欢的历次大战中,宇文泰次次不落下风。而在两人身后,西魏转型成的北周更是成功反超高家的北齐,统一北方。须知高欢也是个不世出的枭雄,那么面对这样的对手,宇文泰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创造这样的奇迹呢?

首先,汉化的态度不同。宇文泰是鲜卑人,高欢则是鲜卑化的汉族人。整个十六国和北朝时代,胡族政权的汉化始终是历史的主流,一度强大的前秦和北魏都在其中进行过改革的尝试。高欢虽也劝诫过鲜卑人“不得欺汉儿”,但骨子里仍对汉族士兵百姓充满蔑视,这在其子孙高洋、高纬等人的施政时代愈演愈烈,也因此酿成了无数惨剧。

反观宇文泰,在关陇大地上置办学校,尊崇儒家,尚周礼,使得苏绰、卢辩这样的汉族士大夫乐于为其所用。民族矛盾的弱化,令西魏内部更加精诚团结,一致对外。

其次,统治方式不同。《麟趾格》作为东魏孝静帝年间颁布的法规条文,对后世隋唐法律的创立影响深远,但它在掌权者的手中却并未得到有效利用。

高欢对待官员,尤其是亲族违法的现象,虽然知其不可,但依然不会严惩。而史载宇文泰“法令齐肃,赏罚严明”,秦州刺史王世超贪赃枉法,虽然是自己的内兄,宇文泰还是二话没说将他砍了脑袋,自此“贵戚敛手,不敢侵暴”。

所谓“乱世用重典,王道杀伐震慑,法也”,战乱年代百姓人身和财产得不到保障,日夜期盼和谐安定的生活,故而律法的制定和严格执行更显得不可或缺。这个道理想来宇文泰和高欢都懂得,但手腕和魄力不同,实行起来的效果也就有了高下之分。

最后一点就是对后世子孙的教育上,高家的后代自不必说,虽然一个个长得帅还会打仗,可是性格的残忍变态也都是位居历代帝王前列的。虽然历史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但那些淫乱污秽、败坏人伦的丑闻就算再添油加醋,也不会是凭空捏造、空穴来风。

而宇文泰的子孙受汉化教育较深,养成了高贵的修养和儒雅的品格。其中宇文觉刚勇果毅,宇文毓宽明仁厚,作为北周的前两任皇帝,在位期间虽均遭到权臣宇文护把持朝纲,但兄弟二人留给后世的依然是少年明主的形象。当然,宇文泰子孙中最优秀的还当数那位北周武帝宇文邕。

当然,在内政和军事上,宇文泰还有诸多创举,并为后来的隋唐两王朝所沿用。他根据关陇集团的特点,创立府兵制,设立八柱国,建立强大而专业的军队;他继续推行均田制,赋役的征发都视收成而定,充分考虑到农民的负担能力;他借古改今,采用西周的六官制度,化解了汉魏以来官职繁杂冗余的问题。

这些改革虽然不及商鞅王安石变法那样名扬后世,却在点滴中稳固了这个关中政权的根基,并为后来的隋唐盛世铺好前路。宇文泰终生未称帝,也没能看到江山一统,但他一生对后世的影响,却超越了五千年来无数个帝王。这位拥有黑獭之名的王者,在历史的尘沙中,永远散发着烁烁光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