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遜衝鋒槍的大量出現始於二戰,1939年秋,法國訂購了3750支M1928和3億發彈;1941年初,瑞典和英國也有大量訂購。二戰期間,單單自動軍火公司一家就生產了超過20萬支湯姆遜衝鋒槍。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曾大量裝備M1928A1和M1A1湯姆遜衝鋒槍。湯姆遜衝鋒槍之所以那麼受人歡迎肯定是有一定原因的,下面讓我們來走進湯姆遜衝鋒槍,走進它的輝煌。

從M1921到M1928,湯姆遜衝鋒槍都延續了由它最早使用的獨特的自動原理,那就是開膛待擊、槍機延遲後坐的半自由槍機原理。 這種原理的特殊就在於在靠近彈匣後方的機匣內裝有一個“H”形黃銅延遲塊,在機匣內部和槍機的對應位置上,都開了與這個延遲塊作爲搭配的傾斜槽。方形槍機的特殊後部開槽,這個開槽用於安裝拉機柄,它的前部下方也同樣有斜槽,用來容納延遲塊上部。“H”形延遲塊下部兩側各有一個突起與機匣上的斜槽與直槽配合,而“H”形的兩側邊與槍機配合。 這種原理的優點在於槍機在質量較輕的前提下可以發射威力更大的槍彈,缺點則是結構比較複雜。

湯姆遜衝鋒槍彈鼓有50發和100發兩種,雖然這樣能提供猛烈的持續火力,但體積和重量過於龐大,造成攜帶不便的麻煩,而且結構複雜,裝彈時更是費時費力。與大多數採用彈鼓供彈的衝鋒槍都不太一樣,該槍在安裝彈鼓時,要將彈鼓上供彈口前後面上的水平突起對準機匣供彈口前後的凹槽,從槍身左側水平裝到槍上。這樣一來就需要大量時間來進行換彈,這也算是湯姆遜衝鋒槍的一大缺陷把。

湯姆遜衝鋒槍帶有濃烈的早期武器色彩,好比說它採用全木製固定槍托,因此槍身過長,傘兵在攜帶這種武器時不得不把槍托事先拆下,落地後再裝回槍上,但這幾秒鐘的耽擱可能會導致喪失性命的嚴重後果,而裝甲兵們更喜歡將其槍托拆除後再使用。不過,雖然湯姆遜衝鋒槍的缺點有很多,但並不妨礙湯姆遜衝鋒槍成爲一支深受戰士信賴的武器,它的最大優點是性能穩定可靠,而且具有足夠的殺傷力,敵人只要捱上一顆它射出的.45口徑槍彈,就有可能立即喪失戰鬥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