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草媒君有给大家分享过这样一篇文章《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身边多数人看过之后感慨颇深。

通过上篇文章,我们知道“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出自《格言联璧》一书,此书堪称立身处事的金科玉律。

而今天,草媒君想要给大家分享此书中另一句引人深思的话——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见。

这四句话是说,逢到大事和困难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担负责任的勇气。遇到逆境的时候,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胸襟和气度。而逢到喜怒的事时,则可看出一个人的涵养。在与群众同行同止时,也可看出一个人对事物的见解和认识。

读懂这四句话,对于现代人修身进德、明辨是非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同样能让我们在生活及职场中扬长避短,避免或减少冲突与对抗,做到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宽容。

大事难事看担当

事在人为,是什么样的人往往会做什么样的事,有什么样的事也会造就什么样的人。

一般人遇到自己所不能解决或是无力承担的事时,往往容易采取逃避的态度,或自我保护的措施。一旦出了问题,更是百般推托,找出一大堆的客观原因和别人的问题,从来不愿意承担什么责任。

他们总想着,发生事情总会有别人承担,所以从来不会想着自己主动去承担什么责任。

正所谓“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看一个人,不要看他平时是怎么说的,而是要看其在大是大非面前、在急难险重面前是怎么做的。所以,逢着大事或难事时,也正是考验一个人的时候,可以轻易的看出一个人的担当,他是不是值得信赖。

如果他能够在艰难危险的时候挺身而出,或者是在紧要关头承担大任,那么就肯定会成为更多的人的精神支柱,也往往会被大家所信服和拥戴。

逆境顺境看襟度

看一个人的胸襟和气魄,要把他放在一种关系里。

事情的发展总是有两面性,要么顺,要么逆。然而人们往往适宜于在顺境中生存,因为这样只需要一种技术就可以了;但在逆境中却完全不同了,不仅仅需要技术还需要一个人的胆识、意志、毅力、胸襟等等,是一种综合能力的磨练和考验。

一个有胸襟气度的人,能够自然地接受顺境,也能够坦然地面对逆境。把逆境和顺境都当成是生活必须走过的路,从而会付出同样的努力。

面对顺境,不会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不会把自己看得很伟大、把别人看得很渺小,而是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面对逆境,也不会妄自菲薄、灰心丧气,而是以一种博大的襟怀、宽宏的气度看待世界,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暂时的失败中看到希望。

临喜临怒看涵养

人的感情中最可怕的就是喜和怒,这两种感情最容易使人的心理动摇而失去正确的判断力。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作为领兵大将的素质,首先要有良好的心态。面对泰山崩塌面不变色,面对麋鹿出现在旁边而不眨眼,然后才可以左右局势,战胜敌人。

这里要求的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处变不惊,临危不乱,不为眼前利益所打动。

喜要能不得意忘形,心中要有数,不至于昏了头脑,做了过头的事情;怒要能够明白后果,怒得有威有严,不至于招来是非恶果。

所以,有涵养的人对于事理十分通达,往往不容易为喜怒所转动,一是真正可以使其喜怒的事不多,一是喜怒之时情绪不稳会造成判断错误。

控制情绪,不仅仅是一个方法的问题,而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品性修养的体现,背后是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为人处世的自尊和自信。

群行群止看识见

随大流好像成为了现在的社会现状,个人总是会缺乏思考,然后跟随着别人的路子走,人云亦云,没有了自己的主见。如果与大家一样去做事,不管事对不对,也不分析和判断,这样的人与众人有何区别。

言行举止,最能表露出一个人的识见,而识见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是对人世间的是与非、黑与白、善与恶、美与丑、香与臭、恩与仇、好与坏、长与远等看的清楚的人,这叫识见。

有的人识见长远,有的人目光短浅,有的人智慧诙谐,有的人愚不可及,有的人目光如炬,有的人鼠目寸光,有的人分不清楚好人与坏蛋,这些识见的法理,是一通百通、融会贯通的。

真正有识见的人,把这些都看的很清楚的人,心中自然有其独到的准则,决不会盲目追随他人。当大家都这样做这样想或都不这样做这样想的时候,能够独辟蹊径,从而看透事物的本质、抓住事情的规律。

苏轼在《题西林壁》中这样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也就如同人们考虑问题,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有自己的思维模式,站在的角度不同,因而对于同一件事总会有不同的见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