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 本報記者 徐佳 實習生 鄭怡

光伏中概股晶澳太陽能回A計劃再進一步,擬作價75億“借殼”天業通聯登陸A股市場。

昨日早間,天業通聯披露重大資產重組預案。天業通聯擬作價12.7億元置出全部資產,同時以發行股份的方式作價75億元購買晶澳太陽能100%股權。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2018年晶澳太陽能公司董事長兼CEO靳保芳與其控股的晶龍集團以3.62億美元的價格完成對標的私有化,摺合人民幣24.49億元。以此價格粗略計算,半年時間內,晶澳太陽能整體估值就增加了約50.5億元,增幅達206%。

值得一提的是,晶澳太陽能增收不增利,2017年標的營收較上年增長21.3%、淨利潤下降9.8%。

標的估值半年增50.5億

本次交易方案包括重大資產出售和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兩部分。

具體來看,天業通聯擬向華建興業出售截至評估基準日之全部資產與負債,華建興業以現金方式支付對價。爲便於置出資產交割,天業通聯擬將全部置出資產注入全資子公司秦皇島天業通聯重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工科技”),並向華建興業交割重工科技100%股權,因客觀原因無法注入重工科技的置出資產, 天業通聯擬向華建興業直接交割該等置出資產。

與此同時,天業通聯擬向晶泰福等九名交易對方發行股份購買其合計持有的晶澳太陽能100%的股權。

以截至2018年9月30日的預估值爲基礎,天業通聯擬出售資產的預估值爲12.7億元,晶澳太陽能資產預估值爲75億元。

本次交易完成後,晶澳太陽能將實現“借殼”上市。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變更爲晶泰福,持有上市公司59.73%的股權,實際控制人變更爲靳保芳。

資料顯示,晶澳太陽能2005年由晶龍集團、澳大利亞太陽能、澳大利亞光電共同出資設立。2007年在美國納斯達克掛牌上市。

去年7月份,晶澳太陽能宣佈完成與控股母公司晶龍集團的合併,正式從美國納斯達克退市。一週後,天業通聯披露公告,確定與晶澳太陽能進行重組。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2018年晶澳太陽能公司董事長兼CEO靳保芳與其控股的晶龍集團以3.62億美元的價格完成對標的的私有化,摺合人民幣24.49億元。

以此價格粗略計算,半年時間內,晶澳太陽能整體估值就增加了約50.5億元,增幅達206%。截至2018年9月30日,晶澳太陽能淨資產54.8億元,淨資產增值率約爲36.84%。

天業通聯累虧11.56億

或將成爲光伏中概股回A首例,晶澳太陽能業績表現卻不穩定。

交易預案顯示,2015年至2018年三季度,晶澳太陽能營業收入分別爲140.19億、169.40億、205.5億、147.68億,淨利潤分別爲7.12億、7.99億、7.2億、5.5億。

由於光伏行業是資金密集型企業,對企業流動性資金需求較高。晶澳太陽能外部融資渠道除了股東增資之外,主要依靠銀行借款。截至2018年9月末,標的資產總額238.3億,較上年末減少3.2億;負債總額183.47億,較上年末增長19.1億;所有者權益合計54.8億,較上年末減少22.3億;資產負債率達76.9%,較上年末增長8.9個百分點。

上市公司方面,主營鐵路橋樑施工起重運輸設備的天業通聯2010年上市,次年主營業務即陷入虧損。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發現,2011至2018年前三季度,天業通聯營業收入分別爲9.99億、4.93億、6.64億、6.3億、3.22億、3.23億、3.57億、2.44億;扣非後淨利潤分別虧損563.99萬、3.25億、4.28億、5943.86萬、3.12億、1054.51萬、824.63萬、783.12萬,累計虧損額達11.56億元。

與上市公司相比,截至2017年末,晶澳太陽能的資產總額、資產淨額、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爲241.49億、77.12億、205.5億、7.16億,分別爲天業通聯的16.87倍、6.12倍、57.56倍、32.54倍。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18年9月末,天業通聯涉及17起訴訟,其中3起已審結。

另一方面,報告期內,晶澳太陽能及部分子公司曾因排污等事項受到行政處罰。截至預案簽署日,標的及子公司應取得但尚未取得電力業務許可證,且其擁有的部分房產和土地尚未取得權屬證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