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7日晚,原定於在中山公園大草坪演出的廣西雜技團專場由於天氣造成的航班延誤無法獻演時,部、市兩級第一時間會同承辦主體,僅用了四個小時就協調確定了改由上海輕音樂團爲市民帶來一場“當流行遇到爵士”的專場音樂會,組委會通過演出現場公告欄、中山公園入口處公共電子屏、現場工作人員解釋通知、手機短信、微博微信推送、主持人口播等各個渠道第一時間告知觀衆,獲得了在場所有人員的一致理解與稱讚。城市與舞臺相互滋養,白天賞景,晚上觀劇,從遊客到觀衆,從廣場到劇場,城市演藝與旅遊線路的有機融合,產生了全新的“化學反應”,藝術,早已跳出了單一的演出功能,成爲城市一道文化風景線。

今晚,隨着“文華獎”10部獲獎作品的揭曉,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也將畫上圓滿的句號。近兩週的時間裏,非遺文化、小衆劇種、民族大戲、網紅佳作、惠民演出……51臺優秀劇目、600件美術作品、300件書法篆刻作品、270件攝影作品、一個演藝及文創作品博覽會在申城的各個角落綻放。

19個劇場102場演出,幾乎場場一票難求。來自全國的一流院團,以虔誠之心帶來了匠心之作,而每場演出後潮水般的掌聲,社交網絡上一輪輪的“安利”,則是觀衆給予的最好肯定。

劇場內、社區裏,公園的大草坪上,藝術之花遍地開,觀衆們驚喜地發現:原來,這場中國規格最高、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級藝術盛會,離我們這麼近。

十二藝節今晚閉幕|無論“文華獎”花落誰家,他們纔是最大贏家

無論“文華獎”花落誰家,也許觀衆纔是最大的贏家。

秀“非遺文化”,聚“小衆劇種”

此次獻演十二藝節的諸多作品中,非遺文化、小衆劇種,不僅讓申城觀衆足不出滬便將五湖四海的人文之美盡收眼底,也與大漠裏、高原上和山村中的中華瑰寶,有了親密接觸的機會。

“世界非遺”唐卡,是一門流傳已久的繪畫藝術,寄託着藏族人民對於雪域家鄉的無限熱愛。在青海省演藝集團歌舞團舞劇《唐卡》中,演員們以靈動的舞姿,讓靜止的唐卡從畫中“走”了出來。

十二藝節今晚閉幕|無論“文華獎”花落誰家,他們纔是最大贏家

以舞蹈“復活”藝術畫作的,還有中央芭蕾舞團的舞劇《敦煌》,胡旋舞,供養人,美音鳥……那些原本只存在於壁畫中的形象,被芭蕾以靈動與充滿生機的線條刻畫出來,充滿生機又飽含莊嚴。

作爲本屆藝術節唯一的少數民族劇種,來自雲南省的白劇《數西調》,在唱詞中融入了白族特有的“山花體”格式,原汁原味的白族風格,也讓滬上觀衆眼前一亮。更有意思的是,演出節目冊中,還附送了口袋本《風花雪月自在大理》自駕指南。白劇團團長姜果笑言,上海觀衆可以伴着《數西調》旋律暢遊大理,“來大理旅遊,處處可聞白劇之音。”

十二藝節今晚閉幕|無論“文華獎”花落誰家,他們纔是最大贏家

黔劇同樣是上海觀衆難得一見的劇目。貴州省黔劇院的《天渠》通過仡佬族音樂、服裝、舞蹈等真實再現貴州原生態民俗民風。

上海觀衆對於小衆劇種的包容和接納,也讓諸多主創團隊欣慰。

山西晉城市上黨梆子劇院此番帶來了現代戲《太行孃親》。上臺前,主演陳素琴曾有過擔心:上海觀衆能聽懂上黨梆子嗎?“演完我才發現,我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上海的觀衆,對於地方戲種接納程度很高,甚至對於不少戲曲門類如數家珍。”

燃“民族之魂”,曬“網紅佳作”

“燃炸了!”幾乎所有看過廣州歌舞劇院舞劇《醒獅》的觀衆,都會留下這樣的評價。南獅、南拳、蔡李佛拳、大頭佛、英歌舞、嶺南曲風、廣東獅鼓、木魚說唱……這些南粵獨有的文化符號被濃縮在一臺舞劇中,“整部劇無一處不關於醒獅傳統和嶺南文化,都是從文化中汲取靈感”,總編導錢鑫和王思思說。

十二藝節今晚閉幕|無論“文華獎”花落誰家,他們纔是最大贏家

民族舞劇《草原英雄小姐妹》更將舞臺彷彿變成了一片大草原,“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自由灑脫的蒙古舞,流露出草原人民的純樸與豁達。民族舞劇《花界人間》中,盛大而熱烈的“禾把舞”“打礱舞”則將觀衆帶到廣西,感受壯族原生態的“稻作文化”。而以青藏鐵路的建設爲題材舞劇《天路》,喜慶祥和的“春種”、詼諧逗趣的“相遇”、熱情奔放的“帽子舞”,盡展高原兒女的生機和熱情。

十二藝節今晚閉幕|無論“文華獎”花落誰家,他們纔是最大贏家

更重要的是,這些作品都沒有止步於羅列傳統文化符號,而是更深一層,通過故事展現人文情懷,頌揚民族精神。

在十二藝節期間,還湧現出一批“網紅佳作”。抖音播放量7.4億!2019年,舞蹈界的“爆款”非舞劇《杜甫》中的華彩舞段《麗人行》莫屬。5月22日,當《杜甫》登臺東方藝術中心時,很多粉絲提前“秒殺”搶票,爲的正是現場一睹《麗人行》的風采。“翠微盍葉垂鬢脣,珠壓腰衱穩稱身”,杜甫詩中的盛唐女子,就這樣被“復刻”在觀衆面前。

十二藝節今晚閉幕|無論“文華獎”花落誰家,他們纔是最大贏家

開幕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同樣嚐到了一夜爆紅的滋味。一段97秒的宣傳片一經發布,微博上的播放數便迅速突破百萬。首演過後,更是引來許多觀衆“二刷”“三刷”,每輪演出一開票,就遭秒殺。

十二藝節今晚閉幕|無論“文華獎”花落誰家,他們纔是最大贏家

“小衆”的舞蹈,因爲社交網絡的出現,炸起一道驚雷。而這些“網紅佳作”的出現,也吸引着更多年輕觀衆從線上走到線下。

惠“全城百姓”,享“文旅結合”

劇院之外,藝術觸角延伸到了城市的各個角落。

5月17日-6月1日期間,文華獎公益惠民演出在上海大世界、中山公園、火柴電競館三個場地上演了32場惠民演出,吸引了6萬多人次觀衆參與其中。與此同時,爲了方便市民參與觀演,十二藝節搭建了完善的票務平臺,觀衆們在官網或大麥網上就能進行惠民演出的免費預約,直接掃碼入場。

十二藝節今晚閉幕|無論“文華獎”花落誰家,他們纔是最大贏家

組委會還特別邀請了上海氣象局爲惠民演出設立專家組,一天3個時間段發佈戶外惠民演出氣象專項預報,併爲此設立了相應的應急機制。

5月27日晚,原定於在中山公園大草坪演出的廣西雜技團專場由於天氣造成的航班延誤無法獻演時,部、市兩級第一時間會同承辦主體,僅用了四個小時就協調確定了改由上海輕音樂團爲市民帶來一場“當流行遇到爵士”的專場音樂會,組委會通過演出現場公告欄、中山公園入口處公共電子屏、現場工作人員解釋通知、手機短信、微博微信推送、主持人口播等各個渠道第一時間告知觀衆,獲得了在場所有人員的一致理解與稱讚。

十二藝節今晚閉幕|無論“文華獎”花落誰家,他們纔是最大贏家

爲保障現場演員及觀衆的安全,現場還特設了應急醫療點和公安巡視點,並根據氣象情況準備了大量可反覆使用的應急雨披,在保障觀演質量的同時也不忘注重環保實用,力求以豐富的手段和到位的服務,體現“上海服務”的水平與城市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將這場藝術盛會的“溫度”傳遞到每一位觀衆心中。

今年,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還推出了“百萬市民看上海——看大戲游上海”活動,4個主題40條線路中,9條線路直接與十二藝節相關。

城市與舞臺相互滋養,白天賞景,晚上觀劇,從遊客到觀衆,從廣場到劇場,城市演藝與旅遊線路的有機融合,產生了全新的“化學反應”,藝術,早已跳出了單一的演出功能,成爲城市一道文化風景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