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據國家統計數據,2018全國生豬出欄69382萬頭,而據公告顯示9大上市豬企共出欄4476.3萬頭,佔據了6.45%的市場份額。從數據來看,能繁母豬數和生豬存欄數雙雙下降,能繁母豬存欄數更是跌至近十年來的新低。

2018年全國生豬出欄69382萬頭,9大上市豬企佔6.45%市場份額

1月21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18年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較好完成》公告,報告顯示,2018年全年豬肉產量5404萬噸,下降0.9%;生豬存欄42817萬頭,比上年下降3.0%;生豬出欄69382萬頭,下降1.2%。

在整理過去5年國家統計局所公佈的生豬出欄量、生豬存欄頭數以及全年豬肉產量時,發現這三項數據的增減率都與本次公佈的信息有所出入。

我國過去5年養豬生產水平變化

對此,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釋到,統計局每年年初除了會公佈上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初步覈算數據外,還會對前年的國內生產總值進行最終的核實,因此相關數據的最終覈實數和初步覈算數可能會不同,在計算時,基數的改變也就導致了增減率產生差異。

而如果按照目前的公佈數據來推算,經最終覈實後,2017年全國生豬出欄70225萬頭,年底生豬存欄42946萬頭,豬肉產量5453萬噸,分別比原公佈數據增加了1.98%、-0.87%、2.12%。

  產能釋放,9大上市豬企出欄4476.4萬頭豬

根據公告顯示,2018年我國共出欄生豬69382萬頭,其中九大上市豬企(溫氏、牧原、正邦、雛鷹、天邦、天康、羅牛山、龍大肉食、金新農)共出欄4476.3萬頭,佔據了6.45%的市場份額。而2017年,這九大企業共出欄3442.46萬頭生豬,只佔據了4.9%的市場份額。

這九大上市豬企市場份額的增加,也足以證明整個養殖行業在往規模化、集團化的方向不斷發展着。

當然,2018年農牧巨頭的市場份額增加明顯和這些企業前幾年在各地投建的養殖項目開始釋放產能離不開關係。通過梳理數據發現,2018年不少農牧企業的生豬出欄量都得到了快速的提高,增長率最高的甚至達113.93%(天邦股份)。

但和以往不同的是,2018年企業們投建養殖項目的熱度卻不比前兩年,特別是8月份國內爆發非洲豬瘟疫情後,在疫情和調運限制等因素影響下,企業擴張的步伐有所減慢,有的上市企業甚至調整了原來的生豬出欄規劃。

能繁母豬數和生豬存欄數雙降,但養殖效率在提高

從公告我們得知,2018年全國的生豬存欄量是下降的,下降了3%,而能繁母豬存欄數更是跌至近十年來的新低,僅有2973.14萬頭。能繁母豬數和生豬存欄數雙降,一方面是因爲企業投資養殖項目變得更加謹慎。

另一方面,從行業的角度來看,2018年中小型養殖場仍舊陸續地退出行業。年初的低迷行情,持續進行的環保整治運動,豬丹毒、塞內卡、非洲豬瘟等衆多疫情下,不少養殖場不堪重壓相繼選擇退出。此長彼消,養豬業整體的規模化程度和集中度提高了不少。而這種變化帶來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養殖效率的提高。從育肥水平來看,2017年我國商品豬的頭均產肉量爲77.65kg,而2018年則增長至77.89kg。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