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睡眠有許多說法,最廣泛的就是“早睡早起身體好”,但是早睡早起真的科學嗎?所有人都適合早睡早起麼?專家說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早睡早起,什麼時間睡眠,主要取決於對睡眠習慣的培養,也受外界環境的影響。

1、所有人都適合“早睡早起”嗎?

一年四季不同,睡眠時間有所差異,順時者長壽,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早睡早起。按生物節律,人可以被分成兩類:早上容易興奮的人,即“清晨型”和晚上容易興奮的 人即“夜間型”。對於人體控制睡眠的機制,是由睡眠內穩態和生物鐘共同調節的,前者決定了你活躍時間是早上還是晚上,而生物鐘決定了你的睡眠狀態。這兩套 系統相互作用,共同影響着我們什麼時候睡,睡多久,睡得怎麼樣。

爲什麼會有“清晨型”和“夜間型”之分?科學家們認爲,是因爲基因。在這兩套調控機制中,一個叫DEC2(又叫BHLHE41)的基因發揮着特別的作用:它的表達受到生物鐘的調節,表達出的蛋白質是一類轉錄抑制子,能夠反過來抑 制生物鐘的核心調控元件CLOCK和BMALL1,最終影響人的睡眠時長。所以那些睡得少但是精神卻很好的人,很可能是因爲這個基因的作用。

2、“早睡早起”是科學的睡眠方式嗎?

我們都在努力遵循“早睡早起”的睡眠習慣,其實這並不是最科學的。專家認爲不是所有的季節都適合“早睡早起”。對於一個人來說,什麼時間睡眠,主要取決於對睡眠習慣的培養,也受外界環境的影響。
中國古代養生學家按照一年四季的變化,提出了不同季節的睡眠時間。春季入夜即睡,天明即起,即“夜臥早起”。春季促眠,宜食龍服肉、豆漿來幫助入睡。夏季晚 間睡眠時間宜後延,但晨起時間不變,即“夜臥早起”。中午可以增加午睡時間。秋季睡眠時間宜稍長,以補夏季睡眠時所傷陰氣,即“早臥早起”。冬季的睡眠時 間在一年中最長,應遵循“早臥晚起”的睡眠方式。

3、“晚睡早起”對身體不好嗎?

人們現在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人習慣了晚睡早起甚至本身就是“晚睡早起”的體質,這樣真的會對身體不好嗎?專家認爲,事實並非如此。適合自己的睡眠習慣,就是最好的睡眠養生。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提出的健康標準中,“睡得香”是睡眠質量的標準之一。睡眠健康的標準不是睡的越多越好,而是睡眠要有好的睡眠質量。一個短睡眠的 人,比如習慣了“晚睡早起”的人來說,每天睡眠時間不足6小時, 但白天沒有什麼不適,說明他的睡眠是健康的。而一個長睡眠型的人,每天睡眠時間不足8小時,但白晝會出現明顯的不適,也不能說其睡眠 健康。不過長時間某種不良的睡眠習慣都會造成節律紊亂,進而出現各種睡眠障礙,需要我們格外注意。

而且到了夏季,更要注意調整睡眠時間。夏季養生要注意晚睡早起,並增加午休,將睡眠時間相對縮短,這是符合人體保健法則的。夏季日照時間延長,晝長夜短更明顯,此時應順應自然界陽盛陰虛的變化,睡眠方面也要相對“晚睡”、“早起”,適當地接受陽光照射(避開太陽直射,注意防暑),以順應陽氣的充盛,利於氣血的運行,振奮精神。夏日晝長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恢復疲勞,有利於健康。

4、怎樣才能擁有健康的睡眠方式?

想要擁有健康的睡眠方式,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睡眠,每天按時睡覺。遵守時間的節律,定時運動,同時要減少興奮劑的攝入,入夜後就不要喝咖啡、茶這種刺激性飲品,水和飲料也要少喝。

其次,要有良好的睡具,不要吸菸。良好的睡眠追求的是質量,而非數量,要儘量減少入夜後的工作安排。

最後,要建立睡眠管理程序,科學睡覺,保持健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