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8月非洲豬瘟在我國發生以來,目前疫情起數已超過100,然而最震驚的便是黑龍江省明水縣某養殖企業和江蘇省泗陽縣某養殖企業這兩個疫情,其存欄生豬分別爲7.4萬和6.9萬頭,是截止目前發病豬場中存欄最大的兩家。有人在想,如果按照規定的撲殺補助標準1200元/頭計算,僅這兩個豬場的撲殺補助就超過了一億…「自作聰明損失過億元」14.3萬頭豬遭撲殺卻一分錢也不補!

然而,2019年1月18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通報,這兩個豬場均涉嫌違法,不給予補助,這給操碎了心的行業人士一個定心丸。但消息一出,微信羣和朋友圈都展開了討論。在當前非洲豬瘟疫情不樂觀的情況下,官方如此定性,究竟意味着什麼呢?

1、越是大豬場越要重視內部管理

非洲豬瘟從發生以來,強調最多的就是生物安全,但生物安全如何真正落實,豬場的管理起着決定性作用。但按照官方通報來看,目前發病的兩大豬場在管理方面都出了問題,比如管理方和技術人員意見不統一,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自作聰明損失過億元」14.3萬頭豬遭撲殺卻一分錢也不補!

另外豬場內外的車輛以及不同區域的員工管理不科學,如生豬臺、消毒站等運行不良,場內車輛、人員管控不嚴,彼此之間相互串舍,場區經理在兩個場區和飼養員共餐等現象等,這或許是目前豬場較爲普遍的問題,恰好也是致命的問題,所以務必重視。

2、豬場防疫制度不健全就是自欺欺人

近年來,豬場的防疫制度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一方面國家每年有出臺強制免疫計劃,另一方面國內動保行業快速發展,推動了行業進步。但不可否認也存在相關問題,比如此次官方通報的兩個案例中,都提到了“一針多用”,撇開針頭質量好壞的問題,這個情況相信大家並不陌生,自己的豬場是否存在呢?

另外還說到了“打飛針”。以筆者的瞭解,大豬在限位欄中打疫苗相對輕鬆,“打飛針”的情況不多,但非限位欄中,一般豬隻都比較多,如遇上普免等情況,按照正常的一頭頭的固定來打,時間和精力投入大,因此“打飛針”相對省時省力,操作人員可能會更喜歡選擇。但“打飛針”不代表就免疫效果差,這和操作人員的技術水平有很大的關聯。如水平不高,還是老老實實的固定打。

3、落實養殖場是動物防疫主體的責任

在通報的案例中,出現了這樣的說法:“故意逃避檢疫”、“篡改養殖數據”、“不如實提供與動物防疫活動有關資料”、“拒絕當地動物衛生監督機構進行監督檢查”和“不履行疫情報告義務”等。

相信並不是每個養豬場都如此,但如果自己豬場有相似情況,建議及時改正,過去在環保治理的推動下,豬場在環保方面確實操了心,但現在看,或許在非洲豬瘟的影響下,豬場的動物防疫義務也要動真格了,否則就是“對因未及時報告疫情或不配合落實檢疫、隔離、撲殺等防控措施引發疫情或造成疫情擴散的養殖場(戶),不給予強制撲殺補助”。

「自作聰明損失過億元」14.3萬頭豬遭撲殺卻一分錢也不補!

4、“兩場”(規模場和種豬場)也要自身硬

黑龍江、江蘇兩省發生規模養豬場和種豬場非洲豬瘟疫情,恰好是官方保護的重點對象“兩場”。此前,農業農村部以及各地均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多數涉及的是清退“兩場”周邊的小散,此政策或原本是考慮到“兩場”理論上比小散的各方面都先進,但現實並不一定如此,而且這個政策似乎有了“兩場”無論如何都會被照顧的誤解。

官方的通報中提到,“各地畜牧獸醫部門要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將上述有關情況通報到轄區內的所有規模養豬場和種豬場”,這似乎在提醒“兩場”要強化生物安全管理,依法履行動物防疫義務,積極配合各地畜牧獸醫部門做好各項防控工作。

「自作聰明損失過億元」14.3萬頭豬遭撲殺卻一分錢也不補!

正如溫氏股份在接受證券機構調研時講到的,“在非洲豬瘟疫情面前,不管是具有一定規模的養殖場,還是散戶或者小型的養殖場,都存在被感染的風險。只有自身提高風險防控意識,落實防疫措施及制度,才能降低風險,減少損失。”

總之,對於養殖羣體而言,在非洲豬瘟疫情面前均需做好自身本職工作。另外,通報中強調養殖場要配合各地畜牧獸醫部門,同樣也希望各地畜牧獸醫部門在產地檢疫和疫情報告等環節配合養殖場,齊心協力做好非洲豬瘟的防控工作。

「自作聰明損失過億元」14.3萬頭豬遭撲殺卻一分錢也不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