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女子一口豆腐魚下肚 竟意外吞下4根魚刺

吳樺(化名)食道中的魚刺。

四川新聞網成都1月22日訊(李詩敏 記者 劉佩佩)市民吳樺(化名)一口豆腐魚下口,卻不曾想連帶着把魚排也吞了下去。喉嚨疼痛不已的她趕緊就診,通過胃鏡,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醫生竟先後取出4根魚刺!據瞭解,每天該院僅耳鼻喉科和消化內科就會接診十餘例異物咔喉的患者。醫生提醒,如果異物誤入食管後要立即就醫,切忌用飯糰、韭菜、饅頭等強行下嚥,以免延誤治療,增加併發症和手術困難。

哭笑不得 魚排下肚魚刺“散花”

年過五旬的吳女士當時夾了塊豆腐入口,也沒細嚼慢嚥。但這一口“豆腐”剛下肚,就發現大事不妙:豆腐裏面包有魚刺!感覺疼痛難耐的她,趕緊到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就診。到醫院時,不僅覺得喉嚨很痛,連帶着胸口也有了疼痛的感覺。

經過CT檢查,耳鼻喉科副主任醫生林小龍發現其食道中段位置扎有魚刺。如果魚刺繼續停留在體內,很可能會引發受傷部位感染甚至膿腫,或因食道蠕動魚刺刺向重要的血管、臟器,引發更大危險。隨後,吳女士被轉至消化內科,藉由胃鏡“拔刺”。“魚排在吞嚥的過程中散架了,魚刺到處都是。”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楊梅說,食道中段扎的有3根很粗的魚刺,另外在胃裏面還找到了1根稍小的魚刺。

無獨有偶 每天接診10餘例

近來,因類似異物問題進醫院求助的還並非個例。據介紹,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耳鼻喉科、消化內科每天都會接診10餘例咽部或食道異物患者,除了魚刺之外,還包括雞骨頭、鴨骨頭、棗核、假牙等多種。患者年齡段,則主要以中老年爲主。而從近年來的收診情況來看,臨近節日或節假日期間聚餐發生異物咔喉的病例越發突出。

“進食匆忙或注意力不集中,是重要原因之一。”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張建輝博士介紹說,異物進入咽部或食道後,多發生明顯異物感、刺痛或噁心、嘔吐,對於小兒患者較大的食道異物甚至可引起窒息。從收診患者情況來看,食道異物常見嵌於食管入口處,其次爲食管中段第二狹窄處,發生於下段者較少。若異物嵌頓於與主動脈弓相鄰的第二狹窄處尤爲危險,一旦直接穿破或感染導致主動脈破裂恐將危及生命。

新聞鏈接

【常見原因】

·進食匆忙或注意力不集中

·老年人咀嚼功能較差,口內感覺欠靈敏,食管口較松馳,易誤吞異物

·小兒食物未經充分咀嚼或有口含小玩物的不良習慣,易誤吞異物

·食管本身的疾病如食管狹窄或食管腫瘤時引起管腔變細,也容易造成食道異物的發生

【常見症狀】

臨牀表現與異物所在部位及異物大小、性質、是否光滑等有關,特別是異物有無穿破食管壁、引起周圍感染。

·吞嚥困難:吞嚥困難與異物所造成的食管梗阻程度有關。可能只能進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嚴重者甚至流質飲食亦難以下嚥。

·異物梗阻感:異物在頸部食管時則症狀更爲明顯,患者通常可指出異物在胸骨上窩或頸下部;若異物在胸段食管時可無明顯梗阻感,或只有胸骨後異物阻塞感及隱痛。

疼痛:上段食管疼痛最顯著,常位於頸根部中央,吞嚥時疼痛加重甚至不能轉頸;中段食管疼痛可在胸骨後,有時放射到背後;下段食管疼痛較輕,可引起上腹部不適或疼痛。通常光滑的異物爲鈍痛,邊緣銳利和尖端異物爲劇烈銳痛,隨吞嚥運動陣發加重。有時疼痛最劇烈處可提示異物的停留部位,但定位往往不夠準確。

·涎液增多:頸段食管異物更爲明顯,爲吞嚥疼痛、食管堵塞所致,嚴重者吐出分泌物中帶血。

·呼吸道症狀:主要表現爲呼吸困難、咳嗽、發紺等。因食管前方氣管後壁爲軟骨缺損,較大食道異物或食道異物引起周圍炎性腫脹、膿腫科壓迫氣管導致氣道狹窄,甚至經食道穿破氣管壁引起食管-氣管瘻。

·其他:當異物對食道周圍有明顯損傷,患者就診延遲,可能導致食道及周圍組織損傷、感染嚴重。可能出現縱隔氣腫、縱隔膿腫、潰破大血管、下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而出現發熱、胸悶甚至嘔血表現。

【常見誤區】

提醒:異物卡喉後別用“土辦法”

在日常生活中,魚刺也是常見的卡喉“利器”,誤吞魚刺後,多數人的做法可能是吞飯菜、吞饅頭,希望藉助這些食物將魚刺“哽”下去;有些人會選擇喝醋,認爲醋可以將堅硬的魚刺軟化。不過,這些所謂的常識都是錯誤做法,很可能因此延誤治療、增加併發症和手術困難。

“異物誤入咽部或食管後,立即就醫尋求專業幫助是最有效的急救。”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張建輝博士表示,目前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耳鼻喉科常規開展有間接喉鏡、電子喉鏡下嚥部異物取出術,硬管食道鏡和電子胃鏡下食道異物取出術,採用的foley管對取出小孩圓形食道異物尤爲適用。

(圖片由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提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