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者聯合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洛杉磯生物醫學研究所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痤瘡桿菌也分正反派,“壞”細菌與致痘有關,而“好”細菌卻可能具有保護皮膚的作用。“通過研究我們瞭解到,並非所有痤瘡桿菌都會引發痘痘——其中有一種可能對保持肌膚健康很有幫助,”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李慧英向果殼網解釋說,她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衛格芬醫學院分子和醫學藥理學助理教授,同時也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克朗普分子成像研究所的研究員: “我們希望能通過這項發現,找到把痘痘扼殺在萌芽狀態的新療法,也讓皮膚病學家能爲每一位病人量身設計個性化的抗菌療法。

  許多人都曾在人生中的某個時候與痤瘡不期而遇,並備受其擾。可是科學家對痤瘡的病因卻知之甚少,療法上的進展也十分有限。皮膚病學家對付痘痘的武器——過氧化苯甲酰、抗生素和異維A酸——也已經幾十年沒變過了。這其中,抗生素對大部分嚴重的痤瘡病例都無效,而異維A酸則可能導致嚴重的副作用。不過,一個今天發表在《皮膚病學研究雜誌》(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上的新發現,卻爲廣大的痤瘡患者帶來了曙光。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者聯合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洛杉磯生物醫學研究所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痤瘡桿菌也分正反派,“壞”細菌與致痘有關,而“好”細菌卻可能具有保護皮膚的作用。這一發現也許能夠啓發出大量新的療法,幫助大家預防和治療痤瘡。

  “通過研究我們瞭解到,並非所有痤瘡桿菌都會引發痘痘——其中有一種可能對保持肌膚健康很有幫助,” 這項研究的負責人李慧英向果殼網解釋說,她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衛格芬醫學院分子和醫學藥理學助理教授,同時也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克朗普分子成像研究所的研究員: “我們希望能通過這項發現,找到把痘痘扼殺在萌芽狀態的新療法,也讓皮膚病學家能爲每一位病人量身設計個性化的抗菌療法。”

  導致痤瘡的“魁首”,是一種大名鼎鼎的微生物——痤瘡丙酸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這種細菌每個人的皮膚上都有,靠着毛孔中的油脂茁壯生長,一旦觸動了免疫系統,又紅又腫的痘痘便鼓會出來。

  洛杉磯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者找來了49個長痘痘的志願者和52個不長痘痘的志願者,然後用去黑頭鼻貼從他們鼻子上採集細菌。李慧英實驗室的研究員從鼻貼上分離出了細菌的 DNA,並通過檢測基因標記來鑑別細菌的種類,記錄下每個志願者臉上的細菌種類和皮膚狀況。隨後,他們將採集到的細菌進行培養,分離出了1000多種細菌。華盛頓大學的研究者對其中屬於痤瘡丙酸桿菌的66個菌株進行了基因測序。在此基礎上,該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富田秀太(Tomida Shuta)便可以進一步分析每個菌株特有的基因。

  論文的其中一位作者、洛杉磯生物醫學研究所免疫治療研究中心的主管、皮膚病學家諾亞?克拉夫特(Noah Craft)評論說,長痘皮膚上分離出的細菌菌種與健康肌膚上的十分不同,長痘痘的志願者中有20%攜有兩個獨特的痤瘡桿菌菌株,但這兩個菌株卻罕見於不長痘痘的人身上。

  “當我們發現另一種常見於健康皮膚卻罕見於長痘皮膚的痤瘡桿菌時,大家都興奮極了,” 李慧英說, “我們懷疑這個菌株具有天然的防禦機制,即它可以識別出攻擊者並在細菌細胞被感染前摧毀攻擊者。” 不過,到底是什麼因素決定一個人皮膚上痤瘡桿菌的種類,目前還不清楚。

  從左至右依次是:“壞” 細菌 RT4、RT5;“好” 細菌 RT6。這3種細菌同屬於痤瘡甲酸桿菌,形態極其相似,可給皮膚帶來的影響卻截然不同。供圖:李慧英

  研究者認爲,如果可以通過使用一種簡單的霜或凝膠來促進 “好” 痤瘡桿菌的生長,也許可以緩解長痘的症狀。“這種‘好’痤瘡桿菌也許能夠保護皮膚,就像酸奶中的活菌可以幫人擊退胃腸道中的有害細菌一樣,”李慧英在接受果殼網採訪時表示,“我們下一步要做的是研究這樣一種益生菌乳霜能否阻礙有害細菌對皮膚的侵害,預防痘痘的發生。”

  另外,還可以進行一些研究,尋找一些可以殺死“壞”細菌同時保護“好”細菌的藥物,探索如何利用病毒殺死致痘細菌,設計一個簡單的皮膚測試來判斷某個個體將來是否會患上嚴重的痤瘡。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基因組研究所副所長、基因學教授喬治?溫斯托克(George Weinstock)評論說:研究了表明在探索人體微生物、確定不同微生物對健康與疾病影響的過程中,菌株(strain)層面的分析十分重要;以前的研究更依賴於細菌培養,或只在不同 “種” (species)的細菌之間加以區分,而這種分析將研究層面從 “種” 細化到 “菌株”,大大提高了研究的精度。

  採訪的最後,在被問到有沒有給自己做一個鼻貼的細菌測試時,李慧英笑說由於自己是研究員所以並沒有機會作被試,但她對自己臉上的是 “好” 細菌還是 “壞” 細菌可是 “非常好奇” 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