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這些線條是在2000年前創造的,那時的人們不可能掌握現代飛行技術,那麼,在根本看不到全貌的情況下,古代的納斯卡人又是怎樣設計、製造出這些巨大的直線、弧線以及那些動物圖案來的呢。考索克夫婦的發現,震驚了全世界的考古學界,考古學家們陸續來到納斯卡高原,他們不僅發現了更多的直線條和弧線圖案,在沙漠地面上和相鄰的山坡上,人們還驚奇地發現了巨大的動物形體,這使得那些圖案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一隻46米長的細腰蜘蛛,一隻大約300米的蜂鳥,一隻108米的捲尾猴,一隻188米的蜥蜴,一隻122米的兀鷲,一個巨大的蠟燭臺在俯視着大地。

   納斯卡線條座標

  螺旋14°41‘17“S,75°07’22”W

  蜘蛛14°41‘39“S,75°07’20”W

  禿鷹14°41‘50“S,75°07’35”W

  蜂鳥14°41‘31“S,75°08’55”W

  航天員14°44‘43“S,75°04’47”W

  納斯卡線條發現

  一天,兩個美國人來到祕魯南部的納斯卡高原上,眺望着綿延數英里的一片標記, 它看起來像是塗畫在一本巨大而神祕的便箋上。在廣闊的沙漠上,上千條蒼白的線條指向各個方向。

  他們被納斯卡沙漠這些像機場跑道一樣的線條深深地吸引住了,“對於這些奇異的遺蹟,我們心裏湧起千百個疑問,突然我們發現夕陽的降落位置幾乎正好位於其中一條長線的尾端!過了一會,我們纔想起那一天是6月22日,正是南半球的冬至,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

  分佈範圍

  在發現「納斯卡線條」隱藏巨型圖案的消息公佈後,即引起了世界各地的專家前往展開研究工作。專家們發現大部分的線條和圖形,都分佈在祕魯南部一塊完整地域上,北由英吉尼奧河(Rio Ingenio)開始,南至納斯卡河(Rio Nazca),面積達二百平方英里。由於圖案十分巨大,只能在三百米以上的高空,才能看到圖案的全貌,所以一般人在處於地面的水平角度上,只能見到一條條不規則的坑紋,根本無法得知這些不規則的線條,所呈現的竟是一幅幅巨大的圖案。根據研究人員的發現,這些圖案是將地面褐色岩層的表面颳去數公分,從而露出下面的淺色岩層,而所形成的坑道線條,每條的平均寬度約爲十至二十公分,而當中最長的則達約十公尺。所以由這些長度不一的線條所組成的圖案,其面積也有所不同,例如其中的一幅動物圖案就長達二百公尺。

  他們說,我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天書!考索克夫婦的發現,震驚了全世界的考古學界,考古學家們陸續來到納斯卡高原,他們不僅發現了更多的直線條和弧線圖案,在沙漠地面上和相鄰的山坡上,人們還驚奇地發現了巨大的動物形體,這使得那些圖案變得更加撲朔迷離:一隻46米長的細腰蜘蛛,一隻大約300米的蜂鳥,一隻108米的捲尾猴,一隻188米的蜥蜴,一隻122米的兀鷲,一個巨大的蠟燭臺在俯視着大地。到今天,考古學家們共發現了成千上萬這樣的線條,它們有些綿延8公里,還有數十幅圖形,包括18只鳥。這些動物圖案中,只有兀鷲這種動物是當地的土產,其他動物如亞馬遜河蜘蛛、猴子、鯨魚等,似乎與寸草不生的荒漠格格不入。有些圖案描繪得十分精緻,如蜘蛛圖案中位於右腳末端的生殖器官。

  納斯卡線條來源

  納斯卡和朱馬納大草原在利馬以南約四百公里, 位於祕魯海岸的乾旱的草原上,佔地約四百五十平方公里。 這些線條圖大約刻於公元前500年到公元500年之間,就其數量、自然狀態、大小以及連續性來說, 它們是考古學中最難解開的謎團之一。有些線條圖描述了活着的動物、植物,想像的形象,還有數公里長的幾何圖形。 這些物品被認爲是用於與天文學有關的宗教儀式。

  納斯卡線條圖約出現於公元1世紀。在遼闊的荒漠上,有人用網狀線條,蝕刻出巨形飛禽走獸的圖案。

  納斯卡線條圖是一種巨形的,鏤刻在納斯卡山谷的潘帕·因哈尼奧荒漠中的一些奇怪的超大圖形。有直線形、幾何圖形,還有飛禽走獸等各種各樣的圖形。在地面上,它們似乎像在暗紅色的砂礫上一條條彎彎曲曲的小徑。只有從高空往下觀望時,這些線條才能呈現各種獸類的巨大圖形。

  例如:一隻50米的大蜘蛛;一隻巨大的禿鷹,其翼展竟達120米;一條蜥蜴有180米那麼長;而一隻猴子則有100米高。

  這些迷宮般的圖案佔地500平方公里,它們是靠移開堅硬的表層石塊,讓下層黃白色的泥土露出地面而創造出來的。

  納斯卡線條用途猜測

  納斯卡線條是幹嘛用的呢,比較公認的說法是古納斯卡人分配水源的標誌,而那些圖案是不同家族的族徽。人們發現,在那些的圖案覆蓋的地下,分佈着大量的水渠。這一說法較易爲人接受,因爲納斯卡平原是一片很荒涼的平原,幾乎是沒有降雨的。

  1983年,一支意大利的考古隊在納斯卡地區發現了大量的陶器,這些陶器上都裝飾有一些動物圖案。而這些圖案在荒漠上又以更大的規模重複出現。這些圖案的相同使人們相信神祕的線條是古納斯卡人所爲。根據納斯卡製陶風格的不同,考古學家們把納斯卡文明分爲5個時期。考古學家在線條所處的地層裏,找到了那些陶器,由於處於同一地層,因此納斯卡線條的年代與陶器的年代是非常接近的。而通過對陶器的碳14測定,人們得出了陶器的年代,從而也就間接得出納斯卡線條的製作年代爲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后300年。

  納斯卡平原上最常見的是黃沙和黏土,上面鋪着一層薄薄火山岩和礫石,長期的風吹日曬使它們發黑變暗。在這些所謂天然黑板上畫線條,不過就是古納斯卡人颳去幾釐米的岩石層,讓下面蒼白的泥土顯露出來。如果是在另外一種氣候條件下,也許劇烈的外界侵蝕會在數月內磨蝕掉這些線條,但納斯卡是地球上最乾燥的地區之一,再加上那裏幾乎沒有強風,因此風蝕也微乎其微。寸草不生的納斯卡高原是如此貧瘠,如此與世隔絕。這些都爲納斯卡線條保留至今提供了條件。

  自1926年人們發現了這些圖案後,衆說紛紜,然而對這些圖案想表示的意圖,至今仍是個不解之謎。艾爾弗雷德·克魯伯和米吉亞·艾克斯比,這兩個最早注意到這些圖案的人以爲,這些是灌溉用的水渠。後來,艾克斯比認爲這些小徑與印加帝國的“神聖之路”相似,那些圓椎形石堆是“聚焦”(即這些線條的聚合相交點),也可能是舉行禮儀活動的場所。 保爾·考蘇克在1941年到達該地時,在夏至那一天,他碰巧觀察到太陽恰好就是從這些紅條中某一條的末端的上空落下去的。這一奇妙的現象他認爲,這裏是世界最大的天文書。

  猜測1:星球運動

  德國學者瑪麗亞·萊因切在經過30餘年潛心研究之後,提出相同的理論。她解釋道,這些直線與螺線代表星球的運動,而那些動物圖形則代表星座。在所有的理論中,最出名卻又最牽強附會的要數埃裏克·馮丹尼肯在他那本《上帝的戰車》一書中所作的解釋:這些是爲外星人來參觀而留下的入口處標記。另一種同樣異想天開的妙說是,古代時,這裏的人乘坐在熱氣球上留下這樣的殘跡。這一猜度的依據是,這些圖案在空中才看得清楚,還稱圖案中有許多看上去很可能是當時爲使氣球飛離地面時那些燃燒物留下的痕跡。不過,喬奇艾·馮布魯寧又聲稱這是賽跑比賽時留下的軌跡。

  猜測2:地圖

  考古學家喬斯依·蘭其奧則更直接而簡單地把這一切解釋爲地圖,標出的是一些進入重要場所的通道,比如地下水渠等等。古人因爲沒有紙張來作爲記錄信息,只好通過大地來紀錄水源標記,並且,比例是一比一。對於地上畫的各種各樣的動物圖案,那就更好解釋了,就像我們現代人給周圍地區起的名字對於這些圖案形成的時間的爭論則少多了。

  考古學家們最新的估計是出現在公元1世紀前後,這估計比原先的推算更早些。然而,不管是行家還是非專業的分析家都無可置疑地對其魅力感到難以抗據。爲了讓它們能一直保存下去,當今已採取了一些保護措施。例如,參觀者不準步行或驅車前往。在納斯卡北部20公里處,建了一座瞭望塔,專爲不宜乘飛機的遊客們,提供斜向觀望其中三個圖案的機會。倘若站在平地上去觀看,那麼這些奇妙的圖案將即刻失去其所有的魅力,因爲它們規模之大,式樣之繁多,是難以被覺察的。

  納斯卡山谷這塊遼闊的考古沃土,還孕育了一座座卡瓦奇錐形塔。那裏衆多的土磚建築和昆切(用木條,藤,竹等捆綁在一起,外面塗蓋泥土的建築)雖然平淡無奇,但是有幾幢建築物運河不一般,它們也許是公衆聚會進行祭奠活動的場所。

  特殊寺廟

  這是一座有石階的塔狀寺廟,建造在一個斜坡上,隨坡度逐漸增高到20米。廟前及最高處,都有長方形土磚砌成的牆。寺廟底基周圍有用土誇砌的房間,還有一些廣場,其中最大的有45×75米。在納斯卡文化早期(從公元100—800年間),教士佔有一席之地。但是那裏的宗教活動卻鮮爲人知。不過,後人能從那裏的陶器以及紡織品上的動物圖案推斷出幾種當時被視爲神聖的動物,如:貓科動物。另外,那裏還埋着不同時期的一些墓穴,從有些墓穴中,人們還挖掘出一些當時的納斯上學人所使用過的陶器和喫過的食物。

  在祕魯許多博物館裏存放着許多展現納斯卡各個時期的文化的陶製品,其中最出名的是存放在利馬的一件精品。早期的陶壺以其現實主義手法之描繪爲特點,壺上用多種色彩畫出各種飛禽走獸(禿鷹、美洲駝、蜂鳥等動物)以及莊稼(玉米、辣椒、利馬豆等)。後期的圖案就更抽象了,而陶壺本身則更笨大了。

  納斯卡線條製作過程探祕

  然而,納斯卡線條太巨大了,人們在地面上根本無法識別,以至於直到上世紀40年代才被人們從飛機上全部發現。但是,這些線條是在2000年前創造的,那時的人們不可能掌握現代飛行技術,那麼,在根本看不到全貌的情況下,古代的納斯卡人又是怎樣設計、製造出這些巨大的直線、弧線以及那些動物圖案來的呢?

  德國女數學家瑪利亞·賴歇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納斯卡線條。作爲一個數學家,她特別想知道那些納斯卡人在設計和刻畫線條時是否依據了幾何學原理,她發現許多線條爬坡穿谷,綿延很長距離卻能保持筆直,很可能是在木樁間拉線作爲畫線的標準,只要三根木樁在目測範圍內保持一條直線,那麼,整條線路就能保持筆直。

  上世紀80年代,納斯卡鎮的學生們在賴歇的帶領下,向人們演示了古人是如何製造一條納斯卡線條的:首先用標杆和繩索標出一條筆直的線,然後,再把表面的黑石拿走,漏出下面閃光的白沙,反襯着周圍富含鐵礦的岩石,於是,一條線就出現了。也許,這就是納斯卡線條的本來面目吧。

 

  儘管賴歇的實驗形象地驗證了她的假說,但是,有一點,她的實驗無法解釋,那就是,在納斯卡地區不僅有大量的直線條,還有衆多的弧線所組成的圖案,比如,那隻長達100多米的猴子。

  弧線

  賴歇窮盡自己的生命來解答納斯卡的祕密,在她生命的末期終於找到了她所認爲最合適的答案。那些弧線是通過把線的一頭固定住,另一端像用圓規畫圖一樣在地上旋轉,就能畫出每一條弧線。賴歇的研究還表明,古代納斯卡人會事先在約1.8米的小塊地皮上設計圖案。她在幾片較大圖案的旁邊發現了這些泥土草稿,設計者們在小型草稿上確定弧線、中心點和輻射線的適當比例後,再作適當的放大。

  賴歇一生的核心就是那片靜止不動的沙漠和它的居民。逐漸地,這個身着簡樸的棉質衣服、腳穿橡膠拖鞋,瘦削而結實的女性成了祕魯的英雄,納斯卡全鎮慶祝她的生日,並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所學校和一條街道。直到20世紀80年代,這位老太太在臨終前,依然念念不忘納斯卡的祕密……儘管賴歇論證詳細,但是,她那些關於巨型線條是如何刻製出來的解釋並未得到普遍接受。賴歇理論中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無法解釋那些不規則圖案是如何製作的?比如那隻巨大的蜘蛛和那個神奇的牧羊人。很顯然,蜘蛛和牧羊人的圖案不是古納斯卡人隨意或者是無意中在廣闊的地面上繪製出來的,而肯定是先有了設計藍圖,然後再製作出來。但是,我們的疑問又一次回到了前面,古納斯卡人是怎樣將圖紙上的樣子放大到10000平方米甚至更大的土地上的呢?他們又是怎樣在施工過程中保證圖案不至於變形或走樣呢?要知道,人們在地面上是根本無法辨認出這些線條的形狀的!

  猜想

  也許,我們忽略了一個最簡單的假設:那就是古納斯卡人很有可能在地面上人工建立一座宏偉的高臺,來監督製造巨大的納斯卡線條!

  在納斯卡不遠的地方,矗立着一些金字塔,它們是瑪雅人的傑作,那麼,古納斯卡人是否也建築了金字塔式的指揮塔,用來監督製作巨大的線條呢,而隨着時間的流逝,納斯卡高原上的指揮塔逐漸消失,最後,只剩下那些謎一樣的線條呢?

  但是,修建如此之高的瞭望臺,不僅令人難以想象,更重要的是,建築此高臺所需的材料從何而來呢?2000年前的納斯卡地區乾旱少雨,不可能有茂密的樹木生長,高臺也就不可能用木頭來製造;而假如用土,那麼,這裏地表是以礫石爲主,僅有少量的沙土,根本沒有足夠的泥土來修建如此之高的高臺;假如用岩石,我們今天爲何在納斯卡地區沒有發現取材用的大規模採石場呢?

  看來,在地面上建造高臺的說法,似乎也是站不住腳的。

  今天,納斯卡線條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參觀,而要想欣賞到線條的全貌,就必須乘坐當地提供的一種輕型飛機。在衆多的遊客當中,不乏對未知事物持有濃厚興趣的探索者。伍的曼就是這樣的人。他不僅是美國佛羅里達航空公司的總裁,還是國際探險協會的會員。納斯卡條當他乘坐飛機飛過納斯卡上空時,靈光突然出現在他腦中,古代納斯卡人是否乘坐一種飛行器來監督製作出線條的呢?

  更多的證據使伍的曼相信自己的結論:納斯卡人在祕魯山區的後代印加人至今還流傳着會飛的物體的傳說,而且,許多納斯卡陶器和織物的殘片上都飾有飛行的圖案,包括氣球風箏和鳥一樣的飛人。

  興奮不已的伍的曼開始採用一種實驗性考古方法來證明自己大膽的假設。他決定仿照古納斯卡人制造一個熱氣球,並將其命名爲“兀鷲一號”,這是安第斯山一種高飛的巨鳥。爲了令人信服,伍的曼清楚,製造兀鷲一號的材料,必須儘可能接近古納斯卡人所用的材料,而氣球的樣式則與納斯卡陶器上的飛行圖案一樣。

  1976年11月,26米高的兀鷲一號終於完工。人們在地面上建起一個爐竈,以生產出足夠的熱氣灌入氣球。幾天後的凌晨5點半,伍的曼和一名熱氣球飛行冠軍乘坐它飛上天空,在短短几秒鐘的時間裏,他們在沙漠上迅速攀升了122米。

  地面上一陣歡呼,實驗成功了,古代納斯卡人的確可以乘坐熱氣球飛上空中,但是,接下來的事情卻令人沮喪,因爲氣球只在空中停留了短短的三分鐘,這短短的三分鐘,對於修建龐大的納斯卡線條相比,顯然是遠遠不夠用的。

  關於納斯卡線條是如何製造的?人們的探索似乎已經走到了盡頭。問題的答案或許就在這些神奇的線條後面,可它已經流失在時光之中了。

 

  但是,人類探索的熱情依然沒有止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