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伯兮》这首诗里,伯其实指的是女子的丈夫。其实,在《诗经》中有好几篇都是描写妇女思念丈夫的诗,而《伯兮》这首诗之所以特别,在于诗对女子内心的刻画非常具有借鉴的意义。

女为悦已者容

《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伯兮》这首诗表达的主题是闺中妇女思念在外征战的丈夫,客观上反映出战争给民众带来的痛苦。其实,在《诗经》中有好几篇都是描写妇女思念丈夫的诗,而《伯兮》这首诗之所以特别,在于诗对女子内心的刻画非常具有借鉴的意义。

注释:

1. 伯,指的是哥哥。在《伯兮》这首诗里,伯其实指的是女子的丈夫。

2. 朅(qiè):指的是英武高大。

3. 邦,指的是国家。

4. 桀,通“杰”,指的是杰出,才能过人。

5. 殳,是古代的一种兵器,用竹木制作的,有棱但却没有刃。

6. 首,在这里指的是头发。

7. 膏,指的是妇女润发的油脂,类似于现在的洗发水。

8. 沐,指的是洗头发。

9. 适,是喜欢的意思。

10. 其,语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11. 杲(gǎo)杲:明亮的样子。

12.谖(xuān)草:萱草,食之可以忘忧也,也称为忘忧草。

13.背:屋子北面,古人的屋子面朝正面,北面就是屋子的背面。

14.痗(mèi):忧思成病。疾指的是小病,病则指的是身体很严重的病。

拓展:

1. 春秋时期,打仗并不是短兵相接的厮杀。双方诸侯国在开战之前要下战书,当时上战场的并不是平民百姓,而是贵族,也就是最低一等的成年男子“士”。“士”唯一的职责就是为统治者上战场,所以称为“战士”。

那时候,平民和奴隶是不允许上战场的,他们参战但不作战,他们主要是扛行李、喂马、做饭这些后勤的活儿。所以说,作战这种事情也是有身份的人才能做的。

2.“投殳前驱者当为中士。”——王先谦在《诗三家义集疏》

意思就是作为前驱的士兵级别是“中士”。

3. “首如飞蓬”的形象是思夫诗的典型形象。首如飞蓬,指的是头发未经梳理,像飞散的蓬草一样乱。现在多用于表达思念之意。

4.武陵春·春晚

李清照 (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女为悦以己者容,意思是女子甘愿为自己所爱的人、心仪的对象打扮自己。

6.人言其雨其雨,而杲(gǎo)杲然日复出,犹我言伯且来伯且来,则复不来。”——郑玄《毛诗郑笺》

就好像人们限于久旱之中,每天说快下雨吧快下雨吧,但是第二天依旧是晴空万里,我每天心里都祈求着丈夫能够回来,但第二天依旧是没有回来。

7.“始则首如飞蓬,发已乱矣,然犹未至于病也。继则甘心首疾,头已痛矣,而心尚无恙也。至于使我心痗,则心更病矣。其忧思之苦何如哉。”——方玉润《诗经原始》

整体释义:

伯啊,伯啊,你真是我们国家最魁梧英勇的壮士了,你手持着兵器殳,作为王的勇士,冲锋陷阵,是军中的先锋官。

自从你离开家前往东方奔赴战场,我就陷入到深深的思念煎熬中,我的头发就如纷飞的蓬草一般。我这样乱着头发是因为没有润发的油脂吗?当然不是,是因为我收拾、装扮好,谁又会喜欢呢?

我心中期待着下雨,但天气正好相反,却是阳光明媚的天气。我情愿想你想得头疼,只希望我的思念能换回你的归来。

屋子背面生长的忘忧草,能够消除掉记忆的痛苦,(我佩戴了忘忧草,却仍不能忘记你)我甘愿相思成病,只希望你能够快些回来。(只要你能回来,我情愿头疼心碎。)

乐学诗经

听国学经典 品诗经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