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起前兩位帝爺,光緒對西洋音樂改編,不得不讓人欽佩,但就是有着這樣皇帝的清朝爲何會淪落成爲最爛的朝代。聽八音盒久了,光緒感到了厭煩,於是便將一個八音盒拆開,看清研究零部件,弄清琴盒發音、音符高低、節拍長短的道理之後,就按照崑曲的曲譜,重新設計了琴盒內機輪的結構畫了張圖紙,讓一個鐘錶工按照圖紙進行組裝,最後,那個八音盒放出來的不再是西洋音樂了,而成了地道的崑曲。

康熙年,有兩位耶穌傳教士,不遠萬里來到紫禁城,除了一些書籍外,他們還帶來了許多西洋樂器。康熙十分喜歡那些西洋樂器,每到夜晚,康熙都要求演奏一些西洋音樂。康熙皇帝不僅欣賞,有時還會親自演奏。

乾隆在音樂方面的造詣,不及康熙,但他卻積極推廣了西洋音樂。有一次,乾隆來到康熙當時擱置樂器的庫房,發現那些作爲禮品送來的西洋樂器,很多都壞了,便叫人將其修復,乾隆對那些樂器不僅進行了修復,還進行了分門別類的整理。爲推廣西洋音樂,乾隆還親自組建了中國第一個西洋管絃樂隊。除此之外,乾隆還下旨讓工匠們製作象牙長笛和鐵弦琵琶等樂器,還將西洋音樂溶入到古典音樂裏。

最後一位光緒就更厲害了。戊戌變法失敗,被慈禧軟禁後。爲排寂遣寞,光緒在讀書之餘,會聽那些外國進貢的八音盒。聽八音盒久了,光緒感到了厭煩,於是便將一個八音盒拆開,看清研究零部件,弄清琴盒發音、音符高低、節拍長短的道理之後,就按照崑曲的曲譜,重新設計了琴盒內機輪的結構畫了張圖紙,讓一個鐘錶工按照圖紙進行組裝,最後,那個八音盒放出來的不再是西洋音樂了,而成了地道的崑曲。

比起前兩位帝爺,光緒對西洋音樂改編,不得不讓人欽佩,但就是有着這樣皇帝的清朝爲何會淪落成爲最爛的朝代?在當時,西方先後“裝”上文藝復興、大航海、工業革命這樣的外掛,不怪清朝,但清朝混的連亞非拉都不如,不得不讓人心生感慨,然後找原因了。

正統論,是對清朝的一種解讀:如有人對明清的連續性做過解讀,把清朝的統治成功,歸結於對明朝政治體制的再現和模仿。當然,這僅僅是一方面,無論是超大疆域的控制、民間治理的得失、滿漢關係的糾結和人口爆發增長同經濟增長的關係等等,都是要考慮的。其實,由於清朝是以異族身份入主大統的同時又控制着有史以來最大的疆土、多民族共存的複合空間,是清朝沉淪的原因。

當然,又有人提康熙、乾隆、雍正了,這三位不也做得很好嗎?請注意,在我們學習或瞭解這三位的時候都會用到“黃昏”一詞,這看來這很像後世對前代的總結,但也是在當時對當時時政的評價!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最爲嚴重的割裂、猜忌和防備,有史以來最大的疆土、多民族共存的複合空間,多麼鮮明的對比。

末代皇帝 溥儀

如此看來清朝的沉淪是必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