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十佳導師團隊推選 | 動物傳染病學導師團隊:潛心問道精業務 立德樹人育英才

來源|最美教育人

今年是我國恢復研究生教育40週年。爲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和教育部《關於全面落實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職責的意見》,進一步加強我省研究生教育工作和導師隊伍建設,推選一批在研究生培養方面有影響力的優秀導師和優秀導師團隊,發揮優秀導師和優秀導師團隊的引領示範作用,江蘇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江蘇教育報刊總社、江蘇省學位辦聯合開展首屆江蘇省“十佳研究生導師”和“十佳研究生導師團隊”推選工作。

團隊簡介

推薦單位:揚州大學

團隊名稱:動物傳染病學導師團隊

學科研究方向(領域):動物疫病防控

成員名單:劉秀梵、焦新安、高崧、彭大新、吳豔濤、潘志明、劉文博、陳素娟、劉曉文、胡順林、張小榮、王曉泉、顧敏、高清清、胡嬌、秦濤、劉慧謀、甘軍紀

揚州大學動物傳染病學導師團隊在劉秀梵院士帶領下,在教學科研領域,長期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潛心業務、不斷總結,形成了一支勇於進取、業務精湛的高素質導師團隊。

該團隊忠誠於教育科研事業,愛崗敬業、以德施教,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成果豐碩,曾獲得“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集體”和“江蘇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團隊帶頭人先後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團隊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立德樹人,爲社會培養了一批卓越的人才,他們在不同的崗位上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們對學生的諄諄教誨和無微不至的關懷,銘刻在每一位學生的內心,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形成了深厚的師生情誼。他們堅持科研創新,致力社會服務和成果轉化,緊緊圍繞影響全國畜禽重大疫病病原開展相關前沿技術和共性技術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研創新成果,人才培養質量獲得學界和社會的充分肯定,先後有6篇博士論文獲國家和省級優秀博士論文。

先進事蹟

揚州大學動物傳染病學導師團隊在劉秀梵院士帶領下,忠誠於教育科研事業,愛崗敬業、以德施教,關愛學生、德操高尚,精研深探、拓新篤行,在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社會服務、團隊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卓然的成果。

至誠報國,師德風範成風化人

上世紀80年代,劉秀梵作爲第一批公派到美國的訪問學者,學成後他本可以留在國外獲得較高的待遇和優越的科研環境,可是他說:“我們出國進修,爲的是祖國在科研中力爭主動,爭當主角。”帶着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單抗技術,他毅然回國,帶領團隊在國內開創了動物疫病防控技術研究的新領域。劉秀梵認爲:“動物與人,共存於一個大的生態系統,構成一個大公共衛生系統。”正是因爲這種對祖國的大愛,對人類生存系統的長久關注,他任勞任怨、甘於奉獻,並將此作爲終身奮鬥的事業。從事教育事業50餘載,先後獲得“江蘇省師德模範”和“全國模範教師”稱號。

劉秀梵對工作要求非常嚴格,除了出差在外,他不分節假日,每天都在實驗室工作10小時以上,有時是夜以繼日,連續工作。他有“兩個12點”的習慣:爲了工作他每天12點以後才喫上午飯,每晚12點以後才能休息,由於長期勞累和超負荷工作,劉教授落下了胃病。2005年,劉秀梵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此後他並沒有停止研究的腳步,除了出差在外,每天依然在踐行他的“12點”作息。

劉秀梵至誠報國、以德立教的精神,感召着團隊每一位成員,他們秉承劉院士的工作作風,平時工作中加班加點常態化,節假日工作正常化。劉秀梵敬業的工作的態度,也激勵着學生成長,受他言行的感化,每天深夜實驗室裏都有研究生忙碌的身影。

教學相長,人才培養成績斐然

團隊成員在教學和科研中一直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潛心科研、不斷總結,形成了一支勇於進取、業務精湛的高素質導師團隊。他們對學生的學習和研究要求非常嚴格,從每一個重要實驗的設計,到實驗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及對策都給予精心的指導。他們汲取知識、熟讀文獻,經常就文獻中的內容和試驗思路與研究生們討論和共享。每週的研究生課題進展報告、每學期的研究生工作總結、每年度的研究生中期考覈,他們都會按時參加,匯團隊之衆智給學生們解疑答惑。

團隊深入開展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成績斐然,主持完成的《現代獸醫一流人才“三四三”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獲2016年度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團隊成員焦新安教授獲2014年度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016年度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二等獎。

團隊不僅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全面素質的提高,他們告誡學生:“不但要學會做學問,更要學會做人,做對國家、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在已取得學位的研究生中除少部分在國外深造或工作外,在國內工作的大多數都已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有的破格晉升教授,有的是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有的是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有的入選國家“萬人計劃”,有的成爲國家重大動物疫病研究的首席科學家,有的自主創業成爲國內生物製品和消毒藥方面的知名企業家,諸多卓越的人才在不同的崗位上,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貢獻力量。

關愛學生,師生之間恩重情深

該團隊所在實驗室從事禽流感方面的研究工作,爲防止實驗室工作人員感染,導師們每年堅持給實驗室的每位研究生注射流感疫苗,團隊負責人劉秀梵院士說:“人感染禽流感的概率雖然只有十萬分之一,但我們要把它降低到零,確保萬無一失,讓每一位研究生能健康愉快地在實驗室工作!”

劉秀梵平時生活節儉,1999年他獲得“大北農科技獎勵基金”後,隨即拿出5萬元獎金設立獎、助學金,專門用於獎勵品學兼優的學生,幫助家庭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他自己也是從農村貧困家庭走出來的學子,他深知這些從湖南、河南、新疆、內蒙等中西部地區走出來的孩子求學的艱辛,在他的心中始終裝着他的學生們。

實驗室研究生生病住院時,團隊成員都會及時送去慰問。這樣的事情已發生了多次。最近的一次發生在去年的寒假期間,一位博士研究生突然生病住院,劉院士聽說後,立即放下手頭工作,匆忙趕到了醫院,在學生家長沒有趕到之前,送去了5000元慰問金用於墊付醫藥費。此後,團隊其他老師也先後到醫院看望,叮囑他不要顧慮任何實驗研究的事情,安心養病。老師們的關心和質樸的語話,讓生病學生很受感動。此外,實驗室研究生家庭發生意外或困難時,導師們也會給予經濟上的支持。

團隊導師對學生的諄諄教誨和無微不至的關懷,銘刻在每一位學生的內心,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形成了深厚的師生情誼。

對標一流,科研創新成果卓越

揚州大學動物傳染病學導師團隊潛心禽病防控技術研究,緊緊圍繞影響全國畜禽重大疫病病原開展相關前沿研究,不斷開拓創新。從80年代單克隆抗體研製、90年代的新型疫苗載體的開發到後來的反向遺傳學技術,他們都帶領學生在實驗室率先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科研創新成果。研製的“重要食源性人獸共患病原菌的傳播生態規律及其防控技術”和“雞傳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NF8株)”分別於2017年和2003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禽流感(H9亞型)滅活疫苗研製和分子流行病學研究”獲2004年度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研製的H9亞型禽流感滅活疫苗成爲我國第一個獲得國家新獸藥證書禽流感疫苗;完成的“我國新城疫病毒的進化和基因Ⅶ型新疫苗的創制”獲2016年度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該疫苗是國際上首次利用反向遺傳技術創制出針對新城疫流行強毒株感染的新型疫苗,2014年獲國家一類新獸藥證書,成爲當年唯一獲此級別的新獸藥證書。

衆多研究生參加了這些創新成果的研究,並將成果寫進了他們的學位論文,先後獲國家百篇優秀博士論文1篇、國家優博提名論文2篇、江蘇省優秀博士論文4篇。該團隊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服務社會、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爲己任,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特色,緊密聯繫生產實踐,積極承擔社會公共服務,得到國家和社會的高度認可,先後獲得“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高等學校先進科技集體”和“全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他們的研究成果在全國範圍內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爲我國動物疫病的防控做出了突出貢獻,其學術威望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獲得學界和社會的充分肯定,在業界享有很高的聲望,培養的學生也一直是用人單位的“香餑餑”。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團隊在劉秀梵院士的帶領下,秉持求真務實的治學態度、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和誨人不倦的爲師之道,整體上已形成了研究方向前沿、高層次人才聚集的科研和人才培養基地,導師隊伍創新能力強、業務能力精湛。在培養人才的事業中,他們將繼續孜孜以求,默默奉獻,不斷前行!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