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5月份後,我國稻米市場購銷趨於清淡。原糧供應方面,多依靠國家政策性投放爲主,而米市長期處於供大於求的狀態。縱觀整個米市來看,雖然米價已止步下跌,但何時能反彈成爲衆多加工企業關注的焦點。中國糧油信息網分析師尹秀穎認爲,雖然季節性消費淡季使得米市行情維持弱勢難改的境地,但也不缺乏利好消息支撐,具體的原因如下。

國產米與進口米價差縮小

2017年以前我國政府爲了保護農戶種糧積極性,逐年的提高水稻最低保護價,導致米廠大米加工成本節節攀升,大米價格自然一路上調,這樣一來我國大米價格與國外大米之間的價差不斷擴大,使得進口米有了可乘之機。自2013年開始源源不斷的進入我國,主要以東南亞國家大米爲主,進口量也是年年創新高,包括正規渠道和走私兩部分,佔據着我國稻米市場份額,也使得我國由亞洲第一齣口國逐漸演變成了全球最大大米進口國。現如今隨着我國下調水稻最低保護價、大力推進稻穀供給側改革,加快水稻去庫存政策,使得我國大米價格應聲回落,特別是2018年大米價格下跌幅度最爲明顯,與國際大米的價差也在逐漸縮小,與國際間競爭力也得到了緩慢的提升,最爲直觀可見的就是大米的進口量在降低。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3月份進口大米27.41萬噸,同比減少13.5萬噸,減幅33.0%;1~3月累計進口大米76.58萬噸,同比減少9.72萬噸,減幅11.26%。預計全年稻米進口總量(包括海關和邊貿走私)約 500萬噸,同比減少90萬噸,(具體的各月份數據如下圖所示)。我國3月份出口大米10.05萬噸,同比增加2.17萬噸,增幅27.54%;1~3月累計出口33.66萬噸,同比增加13.23萬噸,增幅64.76%。預計全年稻米出口總量約170萬噸,同比增加50萬噸。隨着我國水稻去庫存政策的深入,相信我國大米與國際競爭力也得到提高,出口態勢好轉,利於激發國內大米的活力。

米價已觸底,何時會反彈?

節日效應刺激出貨

雖然節日效應已被大米市場逐漸的淡化,但整體來講端午節節日效應也是能夠帶動經銷商少量備貨,特別是針對優質米方面。現階段市場上是陳米及新陳摻兌米雲集的時代,當年產大米顯得彌足珍貴。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喫的好、不差錢的思想非常普遍。特別是電商平臺爆發的時代也能夠帶動一部分優質米的銷售。據筆者採訪中瞭解到,每逢佳節東北的長粒香、稻花香以及南方的優質米走貨均較好。雖然米價不會出現大幅上漲,但起碼能夠加快米廠的出貨進度。截止到5月初,黑龍江五常稻花香主流出廠報價在5-7元/斤不等、長粒香米出廠報價2.45-2.55元/斤、吉林超級稻米出廠報價在2.35-.2.38元/斤、遼星大米出廠報價在2.22-2.30元/斤、黃華佔大米出廠報價在2.35-2.42元/斤,以上價格均爲不摻兌陳米的價格。另外,隨着端午節的臨近,糯米價格有望小幅反彈,主要是需求方面會有小幅增加,從5月份開始,受進口成本增加及需求的小幅上升,進口糯米價格小幅上漲了0.01-0.02元/斤,越南產糯米在廣東港口主流提貨價在1.82元/斤以上。

綜上所述:立夏節氣已過,南方銷區高溫高溼的天氣如約而至,將使得大米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弱,經銷商方面備貨也愈加謹慎,短期內或將把庫存降至全年最低,因此稻米市場或將繼續弱勢運行一段時間。不過長遠來看,大米加工已觸及米企的成本線,米價繼續下行的動力不足。如今大米市場購銷多以陳米及新陳糧摻兌銷售,那麼17年產大米從質量及口感上仍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作者:尹秀穎;來源:糧油信息網;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爲傳播更多信息爲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爲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