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城裏過年……

我的小家,安置在城裏7年了,但至今未有哪年,是留在城裏過年的。因爲我有老家,在400多公里的省外;而愛人的故鄉,一樣在80多公里外的鄉鎮。我想:有父母的地方,纔是家,我們纔是永遠的“孩子”,纔有歡歡喜喜過大年的氛圍。

不在城裏過年……

城裏的年,買糖果花生瓜子,甚至團圓飯……幾乎舉起手機點點點、拿起手機掃掃掃,甚至連淘米洗菜都不需要,一應俱全下館子,或是怕麻煩,直接叫外賣送上門。最多用手機拍幾張完美到極致的美食圖,發到朋友圈曬曬,就算是過年了。

這樣的便捷,一年365天,我享受夠了,麻木了,也厭倦到無味。所以,我懷舊,也想念着小時候的忙年和苦樂。丟失的年味,只有回到小時候的地方,與老去的父母,一起團聚,才能找到過年的幸福感。

不在城裏過年……

那時的花生瓜子糖,我們自己炒自己做。全家分工明確,緊密合作,有無窮的成就感。爺爺的性子慢,適合在大鐵鍋裏放上黃沙,倒上花生,慢慢文火去翻炒;叔叔的力氣大,每年要熬製的芝麻糖,全是靠他趁熱壓制成型切片;爸爸最愛熱鬧和喜慶,樓上樓下,大門小窗連雞窩豬舍都不放過,要貼上窗花和對聯,還有“福”字;媽媽是天生離不開土竈頭,從早到晚地在鍋邊燉肉煮魚炸肉丸子;別說我和弟弟是搗蛋的,我們其實也很忙,弟弟一會兒掃地,一會兒去廚房拿個肉丸子丟進嘴裏;而我則專門等媽媽召喚我去嘗菜的味道如何,看上去我的意見很重要,或打下手,幫媽媽剝大蒜洗青菜之類……

不在城裏過年……

這樣的忙碌和麻煩,我們從不抱怨,甚至每完成一件,就特別高興。在那樣寒冷的臘月裏,弄出些煙火氣,讓渾身都散發出溫暖的熱氣,充滿了年味。那是我們從小到大都喜歡的年,萬般盼望的年。也許只有在鄉村裏,纔會擁有那樣的過年氣氛吧!

不在城裏過年……

城裏的年,怕影響環境,禁止燃鞭炮放焰火。只能去人擠人,排滿隊的各個小景點湊熱鬧。

每逢過年,城裏四處堵車,我們都感覺到累,但有一種累是在城裏的孤單感,而另一種累,是歸心似箭的溫暖感。我不在城裏過年,寧可一路排除萬難地回家。因爲年,對於我的父母來說——就是我們回不回去,他們早準備好一切,早就在等待……

不在城裏過年……

不在城裏過年,成了我和家人的默契。不管一年中,有多少個假期,留在城裏,或是去其它地方旅行。唯有過年,雷打不動,誰也甭想說服我和愛人,改變回家的決定。因爲只有這樣,纔是過了一個真正的年——有情有愛,有幸福和溫暖的年。

不在城裏過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