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家表彰!大理這個單位將被評選爲全國先進!快來爲它打CALL!

近日

國家文化和旅遊部網站

發佈了

《關於公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名單的公告》

擬確定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先進集體50個、先進個人99名

其中,兩家雲南單位進入先進集體公示名單,分別是:大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所和維西縣文化遺產保護所。而來自雲南的劉永周,張勇,玉坦3人進入先進個人公示名單。

他們爲什麼能獲得這份榮譽?

接着往下看

大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所

白族本主節

以白族爲主體的漢、白、彝、回、傈僳、苗、納西、壯、藏、布朗、拉祜、阿昌、傣等等十三個世居民族在這裏世代繁衍生息,共同創造了大理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使大理成爲西南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較爲富集的地區。2010年,大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所成立,這是全國首家成立的縣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的專業機構。

白族大本曲

維西縣文化遺產保護所

傳統傈僳族舞蹈“阿尺目刮”

近幾年來,維西縣通過出臺民族民間文化保護條例,將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設立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專項資金,扶持民族傳統文化之鄉和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區建設,積極發掘、培養民族民間傳統文化傳承人,讓大詞戲和維西古樂、傈僳族“阿尺目刮”、塔城藏族“熱巴”等民族文化藝術在這裏滋養。

大詞戲

劉永周(騰衝市固東鎮順利社區劉家寨)

劉永周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劉家寨皮影戲第四代傳人,皮影戲傳入騰衝已有上百年曆史,他的孫子也已成爲這一“獨門絕活”的第六代都繼承人。

劉永周在表演皮影戲

相比較其他地方的皮影戲,騰衝皮影最大的不同就是表演者同時也自己做皮影。今後,他希望繼續培育學徒,助力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讓更多的年輕人接觸皮影戲,把這個曾瀕臨失傳的手藝傳承下去。

張勇(昆明市官渡區牛街莊滇戲博物館)

張勇是滇戲傳承人、牛街莊滇戲博物館館長。滇戲形成於清代道光年間,是中國戲劇藝術中的瑰寶,是最具雲南地方戲曲藝術特色的劇種。他的前輩張榮、張坤等是第一代傳承人,張德恩等是第二代,他和張秀英、張秀珍等是第三代,傳至他的女兒張春麗,滇戲在他的家族中已經傳承了160多年。

牛街莊業餘滇戲團在滇劇博物館中演出,張勇指揮樂隊

玉坦(景洪市文化館)

玉坦是景洪市文化館館長。她長期開展羣衆文化、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調查、收集、整理和申報工作,經過30多年的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掌握了文物、非遺和羣文活動的第一手資料,撰寫了申報國家級、省級、州級等非遺項目文字材料30多萬字。成功申報景洪市非遺項目162個,文物保護單位24個,使西雙版納州文物、非遺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傳承。

一起爲他們打call!

來源:雲南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