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打車,我們真的不約了!

2015年的時候知道滴滴,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使用滴滴打車。不可否認,滴滴打車給出行帶來了很大的便利,重新定義了關於出行的概念,尤其是對年輕人的出行方式有深刻的影響。

作爲一名滴滴打車“老司機”,迄今爲止,我的打車行程194個,消費金額3167元,說自己是一名滴滴打車的老乘客,我想並不言過其實。

這兩天關於“空姐打滴滴順風車遇害”的事情出現在各媒體的頭版頭條,滴滴打車再次成爲衆矢之的,被推到風口浪尖上。

其實在此之前,滴滴打車早已出現過司機暴打乘客、司機威脅乘客等等事件。

而作爲乘客本身,在數次的打車經歷中,見過形形色色的滴滴司機面孔,留下太多“難忘”的回憶。

“喂,你在哪兒呢?你往前走四五百米,我的車停那比較方便。”

每次打上車接到滴滴司機的電話,佔五成的司機都會說這樣的話。大多時候不想計較太多,只告訴他定位準確,到約定地點來接就可以了。但有時候不得不罵一句娘,老子打車是爲了方便,讓我走幾百米方便,憑什麼?

“前面的路不好走,我的車不進去的,你就在這裏下車。”

我打車的總行程不過兩公里,滴滴司機在離目的地還有800米左右的地方強行讓我下車,而原因是所謂的路不好走。我不知道滴滴打車官方何時規定了路不好走司機可以不送乘客到達目的地,難道說滴滴打車致力於打造最具“人性化”的服務品牌?

“喂,麻煩給個好評。”

索要好評,屢見不鮮。但是,滴滴司機,你穿着拖鞋、抽着煙,一車異味;不繫安全帶,全程身體跟着刺耳的音樂在抖動。這樣的,我憑什麼給你好評?

……

滴滴打車,滴滴司機的素質由此可見一斑,實在不敢恭維。

追本溯源,滴滴打車負面新聞不斷,我想這是重大原因。

作爲當事者的滴滴打車,應該深刻反思本身的監管制度是否到位?深刻反思選擇司機的流程是否出了問題?

不要每次一出事了,滴滴打車的官方就一臉誠懇,不住道歉。套用一句一句臺詞:“如果道歉有用,還要警察干什麼?”

被威脅道歉,可以接受;被暴打道歉,也可以接受。但是,一個年輕鮮活的生命從此結束,你道歉還有用嗎?你道歉就能讓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老父親重新見到女兒?你道歉就能讓21歲的生命重新展露笑顏?

滴滴順風車不順風,別再讓其成爲死亡專列。否則,我們真的不約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