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用華爲P30pro拍攝的微電影特別火,電影的名字叫《悟空》。看完以後,感覺一部手機,竟然拍出了大片的既視感。短短的八分多鐘,劇情完整,情節跌宕起伏,讓人感動不已。

對於這部微電影的理解,網上的討論也很多,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每個人,都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這部電影,因爲對電影的理解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

01

你可以把這部電影理解成一個少年追求夢想的勵志故事:這位少年從小特別喜歡悟空,爲了能夠去城裏的電影院看《大鬧天宮》,不顧家人的反對,歷經千辛萬苦來到城裏,只爲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

儘管到最後也沒能看到電影,可是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自己已經成爲了“悟空”。更難能可貴的是,雖歷經磨難,卻不後悔,不改自己的那顆“赤子之心”,最後終於獲得了家人的理解。

就像我們在追求自己夢想的時候,一開始你身邊的很多人,包括你的家人都不理解你,甚至還會打擊你,勸你放棄。因爲在他們眼裏,你的夢想太不切實際,甚至認爲你的夢想就是不務正業。

或許你的夢想真的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實現,可是你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已經獲得了成長,得到了你真正想要的東西。更難能可貴的是,雖歷經千辛萬苦,你卻始終不忘初心。

你還可以把這部電影理解成一個熊孩子做的一個夢,因爲現實中無法滿足自己的願望,只能在夢裏去實現了。

02

當然,你也可以把這部電影看成是華爲的創業史。這個少年追求夢想的過程,就是華爲自己追夢的過程。

這部電影開頭定格的時間是1990年,爲什麼選擇這個時間節點呢?因爲這個時間節點正是華爲開啓自主研發的時候。以前華爲是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交換機,獲得了第一桶金。但是這個時候,任正非卻要孤注一擲,研發自己的產品。

因爲此時的任正非,就像當年大鬧天宮的孫悟空一樣,不甘心只是做一個弼馬溫,而是想要成爲齊天大聖。

這種不畏強權,激流勇進,敢爲天下先的精神,就是悟空精神。

可是在那個年代,國內很多企業都是本着“自己研發不如直接買別人現成的技術,買還不如直接租用或者代理”的這種買辦思想。本來可以代理國外的產品賺錢,沒必要自己研發。就像可以躺着賺錢,幹嘛非得站着費力不討好。

而且研發週期長,失敗率高,甚至有可能“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總之,怎麼算都不如直接賺快錢來得穩當。

可是任正非卻要自己搞研發,可想這裏面肯定有很多人要反對,不光是自己的合作伙伴,估計包括自己的家人肯定也都不會支持他的。當時任正非也說過,他把所有的錢都投進去了,如果說這次不成功,那麼他就從樓上跳下去。

就像電影裏面的這個少年一樣,家裏的電視其實也可以看《大鬧天宮》,而爲什麼非得要去城裏面的電影院看呢。對呀,代理國外的產品一樣賺錢,爲什麼非要自己研發?所以,少年的父母就特別不理解,他們覺得這個少年就是不務正業,玩物喪志。

但是少年卻說,因爲家裏的這些都是些破爛,電視破的和收音機差不多,他想要追求更好的。就像任正非一樣,他想要追求更先進的。

於是少年用鋼筆換了電影票,踏上了去城裏看電影的路;而華爲也用代理別人產品賺的錢,投入到自主研發中去。

03

可是創業這條路,尤其是自主研發的這條路註定不會一帆風順。就像少年去城裏電影院看電影一樣,途中經歷了很多很多的磨難,比如掉進了深坑,被蛇咬,不得不荒野求生。

怎麼辦,只能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自力更生。因爲沒有人幫你,只有靠自己。

而電影裏面出現了一條蛇,很有意思。這條蛇會不會是引申到農夫與蛇的意味,也就是當年任正非與愛徒李一男的那些事兒。當年任正非特別器重李一男,已經到了情同父子的地步。可是,李一男卻離開華爲,自立門戶,同華爲競爭。可以說,當時李一男對華爲的危險,不亞於這條蛇對少年的威脅。

後來,華爲收購了李一男的公司,就像電影,少年把蛇喫了一樣。

儘管生存條件非常艱苦,但是華爲並沒有忘記自己心中的夢想。就像這個少年一樣,在當時艱苦的條件下,依然沒有忘了自己的悟空夢想。少年終於戴上了金箍,耍起了金箍棒,成爲了“悟空”。

04

少年在不斷修煉內功的同時,終於逮到了一個機會,就是搭便車的機會,只是搭的卻是妖精的便車。

悟空和妖精本來就是死對頭,可是悟空卻搭上了妖精的便車。妖精可以理解爲華爲的競爭對手,在相互競爭的過程中,與狼共舞,與妖精共處一車,華爲一步步成長起來。

當少年到達城裏電影院的時候,卻被告知他的票已經過期了。其實這個一方面意味着華爲自我的反省,華爲始終要告誡自己,不能閉門造車,更不能與這個世界隔離。在艱苦奮鬥的同時,也要與時俱進,不然的話就會被這個世界所淘汰;另一方面,也表明華爲追夢有可能會失敗,就像華爲任正非經常說,公司隨時都可能破產。

可是儘管這樣,少年依然成長了。雖然他沒有看到悟空,但是他自己卻已經成爲了自己心目中的悟空。就像華爲一樣,雖然有可能最終會破產,但是它也實現了自己成長的過程。

電影的最後一幕是,少年見到了正在尋找他的父母。他父母見到他的時候,手裏拿的是被他父親砸壞的那個孫悟空玩具,但是已經修好了。也就意味着,父母理解了他的夢想。也正如華爲一樣,此時大家也都理解了當年的華爲爲什麼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

少年雖然出走半生,但歸來依然是少年。華爲雖然已是而立之年,但依然有一顆“赤子之心”,依舊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