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大局观,决定家庭的目标。

所谓大局观,是一个人的眼光、思想的长远性。作为家里的领头羊,父亲的人品高尚、有大局观意识,才能确保家庭的发展方向不会出错。

民国时期,在出生于名门望族的世家子弟中,张武龄是人们眼中的“异类”:他痛恨赌博、不吸烟、滴酒不沾,倒是从小嗜书如命,一生热衷公益办学。

张武龄共有十个孩子,细看他们的名字,都取得极为讲究。四个女儿分别为: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后来的六个儿子分别为:宗和、寅和、定和、宇和、寰和、宁和。

女孩的名字不仅没有半点含花带草的妩媚,并都有两条修长的“腿”,因为父亲希望她们迈出闺门、走向世界;而男孩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宝盖头,这是继承家业的希冀,也是父亲希望他们不管走多远,也要记得家。

在那个封建的年代,他希望男孩的心里一定要有家,而女孩的内心一定要广大。其境界与格局,可见一斑。

也难怪叶圣陶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后来,四个女儿分别嫁给了小生名角顾传玠、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著名作家沈从文、著名汉学家傅汉思。六个儿子也都出类拔萃、学贯中西,成就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段佳话。

由此可见,一个家庭父亲的大局观很重要,如果父亲的格局小了,家里做事自然就小气了许多。

母亲的细腻,决定了家庭的环境。

如果说父亲在家庭中扮演的是掌舵者、领导人的角色,那么母亲则是一个家庭的调节阀、供氧机。

作家梁晓声曾说:“人类生活中最温馨最富有诗意的,能使人类情感得到净化、趋向美好的部分,源于女性。男人成就世界,而女人成就了男人。”

我们常说“成家立业”,成家了才能更好地立业,就是因为丈夫浸润在妻子的温柔、家庭的温暖之中,能够更有干劲、无后患地为生活打拼。

胡适在《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情感的话”。

小时候,胡适家境颓败,每年除夕总有一大群讨债的来家里,每人一盏灯笼,坐在大厅上不肯去。胡适的大哥见状早已避出去了。母亲走进走出,料理年夜饭,谢灶神,压岁钱等事,脸上没有一丝怨气,只当做没看见这一群人。

到了近半夜,母亲才走后门出去,请一位邻居到家里来,给每一家债户分一点钱,和颜悦色地把一个个讨债的送走。一会儿,大哥敲门回来了,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胡适回忆说,有六七年都是这样过年的。

从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母亲的做事方法影响家庭的氛围,如果做母亲的每天在家中抱怨,家庭的氛围自然就变的不和谐了,家和万事兴,如果家庭都不和谐了做事又怎么会顺利呢。

所以一个家庭的好氛围、好运势,是全部家庭成员一同营造出来的,离不开掌控大局的父亲,也离不开善解人意的母亲,更离不开良好的夫妻关系以及和睦美满的家庭氛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