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他機槍就是廢物!中美俄怎麼爲機槍提供彈藥的

當馬克辛機槍誕生的時候,其使用的是250發帆布彈鏈供彈。這位只要有水就能持續射擊的馬克辛機槍,提供了不間斷射擊的能力,事實上一戰中裝備馬克辛機槍的士兵們也是這麼做的,將多條250發帆布彈鏈組合起來後,其持續射擊能力對重逢的步兵來說,簡直是可怕的災難。

沒了他機槍就是廢物!中美俄怎麼爲機槍提供彈藥的

也有不一樣的另類供彈方式,諸如法國哈奇開斯機槍採用的彈板供彈,日本的重機槍也繼承了這種方式,彈板供彈的好處是其故障較少,不容易出現卡彈等故障。但壞處也很明顯彈板的承重能力有限,僅能裝填30發子彈,同時也對機槍的射速提出了限制。30發的供彈量根本滿足不了高速射擊的需要,到了二戰中隨着德軍裝備的MG-34,MG-42通用機槍的出現其超高射速,已經讓當時各國普遍裝備的帆布彈帶不堪重負。

沒了他機槍就是廢物!中美俄怎麼爲機槍提供彈藥的

高速射擊下這些帆布彈帶很容易被撕裂,德軍爲其配備了鋼製彈鏈,耐用性和強度增加,當年中國沒有引進MG-34的主要原因,除了射速太高擔心子彈難以供應之外,最主要的就是當時中國無法制造MG-34機槍使用的金屬彈鏈。

沒了他機槍就是廢物!中美俄怎麼爲機槍提供彈藥的

如今大部分機槍都在使用彈鏈供彈,部分機槍諸如比利時FN迷你機槍,能同時使用彈鏈和彈匣鼓供彈,但就西方的標準來說,諸如95式班用機槍這類使用彈鼓供彈的武器,西方將其劃分到了自動步槍行列,只有使用彈鏈供彈的自動槍械才被承認爲機強。

沒了他機槍就是廢物!中美俄怎麼爲機槍提供彈藥的

現在的彈鏈有什麼玄機呢?以蘇俄機槍來說,其使用的大多是100發金屬彈鏈,而且配備有專門的鋁製彈盒,所以很少看到俄羅斯機槍手彪悍的將彈鏈纏滿全是,但100發彈鏈有些過長了,在叢林或者城鎮環境下作戰,與雜物碰撞的時候不僅會發出聲響而且很容易被纏住,神經粗大的俄國人似乎並沒有想過去解決這種問題。

沒了他機槍就是廢物!中美俄怎麼爲機槍提供彈藥的

對俄國人來說他們對這些單兵裝備的重視力度,幾乎可以用忽略不計來說,到是同樣使用蘇式武器的中國爲其做了改良,中國的通用機槍一般使用25發短彈鏈,但可以接起來組合成長單鏈,以應對長時間使用的問題。至於美國和他的盟友們,那就是比較財大氣粗了,一直都比較傾向於使用可分解彈鏈,也就是子彈擊發後彈鏈會自動分解,不至於影響重量和使用靈活性等。不過這種不能重複使用的彈鏈,也只有他們能用的起,對於習慣了節省的其他國家來說,費用着實有點偏高。

沒了他機槍就是廢物!中美俄怎麼爲機槍提供彈藥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