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角風談水滸精編版第7期)

上一期我們講到了林沖跟魯智深的性格對比,從兩者的形態和性格對比中,可以看出作者在刻畫兩個人物時,刻意發生了錯位,也正是這種錯位感,才展現了這部作品的偉大,同時也接露了一個道理:

人品和骨子裏的性格是僞裝不了的!

緊接着一期,我們提到了高俅爲什麼被稱爲“破落戶”?其實這跟成爲齊天大聖的孫悟空仍然被小妖稱呼“弼馬溫”是一樣的道理,這本就是一個貶義詞,言外之意是,想不到你一個“破落戶”也能成爲太尉?

言歸正傳,整部《水滸傳》之所以能流傳至今,並能成爲中國四大名著之一,到底是誰的功勞?這麼一部反映農民起義的書籍爲何沒有被大範圍禁呢?又是誰該爲農民起義負責?時代?皇帝?還是人民?

本期楊角風談水滸:水滸傳爲何發行二三百年沒有被禁?歸根結底全靠范仲淹一句進言!

一、

《水滸傳》作者是施耐庵,元末明初之人,該書是宣揚農民起義的書籍。在裏面有大量關於底層老百姓生活困苦的描述,許多英雄好漢被迫逼上了梁山,加入了農民起義軍!而作爲對立面的朝廷命官,卻大都成了貪贓枉法,迫害忠良的壞人,這麼明顯的貶低朝廷的做法,自然引起了每一任統治者的不滿。

但是,在該書剛出來的時代,比如靠農民起義獲得天下的朱元璋,卻沒有對該書進行禁止發行,相反的是在整個明朝,據不完全統計,《水滸傳》一共刊印了三十一次以上,甚至很多士大夫都在推崇這本書。

而該書直到崇禎皇帝時期才被禁,也非常好理解,崇禎皇帝時期的大明江山已經搖搖欲墜,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軍四處起義,官軍應接不暇,作爲宣傳起義的《水滸傳》自然也就被禁了,這也是作爲最高統治者的第一次明文發令禁止!

這就不由得讓我們產生了懷疑,水滸傳成書的這兩三百年間,即使明朝中葉東廠西廠最強盛的時期,也沒有對該書進行禁止,這到底是何原因?

有人說,之所以一開始沒有被禁止,是因爲《水滸傳》最後的四十回講的是起義軍歸附朝廷了,也就是農民起義軍失敗了!

難道真的僅僅是因爲這個原因嗎?

楊角風決定從《水滸傳》原著中找到其他的蛛絲馬跡,果然,剛剛翻到書籍的第一回,就發現了端倪……

二、

其實真部《水滸傳》的開端跟《三國演義》特別相似,都是提到了瘟疫流行,民不聊生,或許是因爲羅貫中是施耐庵的徒弟,他在模仿師父的寫作方式。

不過《三國演義》中的皇帝比較悲催,把一切的異常歸結於“婦寺干政”,也沒有做出什麼誠心的表率,最終命運可想而知。

相較於三國中的漢靈帝,宋仁宗就幸運多了,因爲他是上界赤腳大仙下凡,降生的時候就大哭不止,還是天庭派下太白金星過來救治,只說了八個大字,這天子立馬停止了哭泣,說了哪八個大字呢?

耳邊道八個甚字?道是:“文有文曲,武有武曲。”

所謂的文就是指包拯,這個大家都熟悉,外號包青天嘛。武指的是大將軍狄青,包圍大宋疆域。也正是在這個前提下,宋仁宗統治時期的大宋還是非常強盛的:

“這朝皇帝……自天聖元年葵亥登基,至天聖九年,那時天下太平,五穀豐登,萬民樂業,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這九年謂之一登”

後來還有二登、三登,一共是三九二十七年,號爲三登之世,誰知道樂極生悲了,瘟疫來了:

“嘉祐三年上春間,天下瘟疫盛行,自江南直至兩京,無一處人民不染此症,天下各州各府,雪片也似申奏將來。”

這個赤腳大仙下凡的仁宗皇帝該怎麼應對呢?

三、

關於古代的瘟疫,其實是經常發生的,估計也是人民不注意衛生,隨地大小便,又交叉感染,也不懂傳染病的防治,導致瘟疫橫行!

不過那時候的瘟疫大都小範圍傳播,畢竟人員流動性不比現在,而且隨着人們的抵抗力增強,產生了抗體,瘟疫自然就小了,這是隨着時間的發展而變化的。

當然作爲朝廷肯定不能以這個解釋給人們,一般都會大力鎮災,比如朝廷出免費的藥,大赦天下啊,修廟祈福啊,減免租稅啊,甚至再狠一點,皇帝出個“罪己詔”,比如仁宗皇帝:

“一面降赦天下罪囚,應有民間稅賦悉數皆赦免;一面命在京宮觀寺院,修建好事鑲災。”

可見,作爲神仙下凡的仁宗皇帝,也懂得這一套程序。而問題在於,這一套方法全部使完以後,瘟疫還是沒有停止,這可愁懷了皇帝!

除了皇帝發愁以外,朝廷還有一員大臣也在發愁,這就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此時的他是參知政事:

“目今天災盛行……可宣嗣漢天師星夜臨朝,就京師禁院修設三千六百分羅天大醮,聞奏上帝,可以禳保民間瘟疫。”

就此,《水滸傳》對農民起義負責的一號背鍋俠范仲淹出場了,他的進言總體思想就一個,既然我們人力已經無法解決瘟疫了,那麼我們就求助上天吧,靠來自超自然的神力來幫助我們戰勝瘟疫!

仁宗皇帝畢竟是赤腳大仙下凡,當然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於是准奏,緊接着二號背鍋俠也出場了……

四、

二號背鍋俠就是奉命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宣請天師的洪信洪太尉。

這個洪太尉也比較悲催,幾乎是日夜兼程:

“夜宿郵亭,朝行驛站,遠程近接,渴飲飢餐,不止一日,來到江西信州。”

這洪太尉真的有毅力,先是聽到張天師不在家的噩耗,緊接着再次尋找途中又遇老虎,又遇毒蛇,兩次都驚險萬分,嚇個半死,終於找到一個小牧童。小牧童告訴他,張天師已經知道了:

“我早間在草菴中伏侍天師,聽得天師說道:“朝中今上仁宗天子,差個洪太尉……”我如今乘鶴駕雲去也。”

原來小牧童就是張天師,他故意這樣考驗洪太尉的,洪太尉好歹是一個京官啊,不敢對太師發脾氣,對小道士們還是可以發脾氣的!於是他轉悠轉悠就發現了一間貼着封條的房間,讓小道士們打開,小道士們說:

“此乃是前代老祖天師鎖鎮魔王之殿“……“此殿開不得,恐惹利害,有傷於人”

洪太尉哪管那一套,搬出違抗聖旨來要挾,打開一層以後,又發現了一塊寫着“遇洪而開”的石碑,大喜,我不就是洪太尉嘛,看來就得我來開:

“那道黑氣直衝上半天裏,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望四面八方去了。”

就這樣,這個悲催的洪太尉放出了放出了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共一百零八個魔王。

也正是因爲《水滸傳》把仁宗皇帝和包拯、狄青寫成了神仙下凡,把樑上好漢寫成了一百零八個魔王,才避免了此書被禁!同樣的,洪太尉放出的魔王,成了水滸第一背鍋俠,范仲淹提出的方案,成了第二背鍋俠,至於樑上好漢爲什麼造反的真正原因,反而不重要了!

我叫楊角風,換一種視角看水滸,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喜歡就請關注吧!(只針對小說中的人物,原創文章,不喜勿噴)

前情回顧:高俅被衆人稱呼“破落戶”的背後,還隱藏着一個鮮爲人知的祕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