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母親不在,老婆又不肯兼職,日本男人就琢磨着花錢找媽,於是,日本大街小巷的的“死那哭”(一種備有小喫、酒、小姐,還可以唱歌的類似於酒吧的小食店)就應時而生,男人們在公司或家庭有了煩惱無處傾訴時,就會來到“死那哭”點上一杯兌水威士忌,然後向“死那哭”的媽媽桑或小姐們傾訴一番,說到傷心處,還會趴到媽媽桑懷裏哭上一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找對了兼職母親型妻子的日本男人家庭幸福美滿,反之,則不妙,比如某些日本女性在婚前也樂得充當兼職媽媽,因爲那是一種愉悅的戀愛心理使然,但真正成爲了鍋碗瓢盆交響曲的演奏者以後,浪漫不在,育兒辛苦,一些日本妻子們就不要說對丈夫的兼職母愛甚至連起碼的夫妻之愛也是疲於應付。

  幼兒戀母,乃世所同然,本無所奇。而據說男嬰戀母,潛意識裏多多少少還有那麼一點性意識存在,聽上去就似乎也不無道理。但如鄰邦日本男人那樣“生命不息戀母不止”的,恐怕就是島國之獨景了。

  在日本,男人選擇與比自己年齡大的女性結婚是很常見的。在選擇女友時,會選擇妻子具有自己母親的性格,他們對年齡近似母親的女性懷有愛戀,常在無意之間感到妻子的一舉一動都有自己母親年輕時候的影子。所以日本的新首相老帥哥鳩山由紀夫也可以說是此類人啊……戀母情節導致日本男人喜歡“大姐姐”。

  日本男人的戀母情結大致可分爲三種類型。首先是依賴型,孩子依賴母親本乃天經地義,尤其是男孩兒,由於缺少女孩兒的細膩、細心,對母親的依賴就尤顯突出。由於孩子自小到大接觸最多也是最親密的女性就是母親,這就造成了大多男孩兒在進入青春期擇偶時自然而然就會以母親爲假想標準,潛意識裏他們找的其實是同時兼有母性的可以依賴的伴侶。

  事實也正如此,日本大多數妻子確實也都是兼職母親,丈夫在她們眼裏既是丈夫又是兒子,這就是日本男人戀母情結的第二種類型——兼職型。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找對了兼職母親型妻子的日本男人家庭幸福美滿,反之,則不妙,比如某些日本女性在婚前也樂得充當兼職媽媽,因爲那是一種愉悅的戀愛心理使然,但真正成爲了鍋碗瓢盆交響曲的演奏者以後,浪漫不在,育兒辛苦,一些日本妻子們就不要說對丈夫的兼職母愛甚至連起碼的夫妻之愛也是疲於應付。如此一來,缺少了母愛的丈夫們就又會蠢蠢欲動,重新開始“找媽”的活動了。

  母親不在,老婆又不肯兼職,日本男人就琢磨着花錢找媽,於是,日本大街小巷的的“死那哭”(一種備有小喫、酒、小姐,還可以唱歌的類似於酒吧的小食店)就應時而生,男人們在公司或家庭有了煩惱無處傾訴時,就會來到“死那哭”點上一杯兌水威士忌,然後向“死那哭”的媽媽桑或小姐們傾訴一番,說到傷心處,還會趴到媽媽桑懷裏哭上一場。

  偶爾就會在街角“死那哭”裏昏暗的燈光下看到四十餘歲的媽媽桑溫語軟腔的安慰懷裏那的五十幾歲的假兒子的情景。陪他們喝上一杯,唱上一首,然後得到發泄的男人心滿意足地打道回府,而媽媽桑則關上門兒開始笑眯眯地數票子。陪你喝陪你唱安慰你那都是看在錢的份上的。這就是日本男人戀母情結的第三種——消費型。而日本男人還執着,認準一家店就能去個十幾二十年,那可是“死那哭”媽媽桑的長期飯票。

  日本人自認是“神國”,凡事兒就總願與神搭點邊兒,似乎如此所爲之事就理直氣壯了些。倒也是,“天照大神”弟弟來到高天原破壞姐姐的田地、在姐姐的金殿上拉屎,梭擊織女屋,最後把姐姐氣得躲進巖戶不出,就怎麼看都象是小孩子在母親面前撒嬌淘氣。

  日本人有樣學樣甚至更勝之,又有韌性,神都乾的事兒,準沒錯,所以,日本男人一輩子找媽,且也不爲過。順便說一句,日本人自己把符合上述情形的男人稱爲“媽咂空”。

  明白了日本男人的上述脾性,我們就不難理解,據一項相關調查,中國的金庸小說翻譯成日文以後,日本讀者最喜歡的就是《神鵰俠侶》,爲什麼呢?原因其實很簡單,日本男性最喜歡的就是《神鵰》中的楊過和小龍女之戀,因爲那就是小弟弟愛上大姐姐的故事,體現了多少夾雜着一些戀母情結的愛,這符合日本男人的審美標準和文學欣賞習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