肽的發現,緣自於對食物的研究。

人類對食物成分的研究始於對蛋白質的探索。

肽的發現也是伴隨着對蛋白質和氨基酸的認識一路走來。

從下面不同年代的科學事件,我們可以看出蛋白質、氨基酸、肽的發現過程。

中國發酵工業研究院潘興昌博士

1742年意大利化學家Jacopo Bartholomew Beccari將麪粉團不斷用水洗,去除其中的澱粉,分離出麥麩,這實際上就是谷蛋白之一。Beccari稱這種物質爲“動物樣物質”。

1806年,法國化學家Vauquelin發現大豆所含的這種“動物樣物質”也很豐富,並認爲這一類物質可以根據燃燒所發出的特別氣味而證實。

1811年,法國化學家Gag-Lussac建立了有機物中碳、氫和氧三種無素的定量分析方法,並發現動物組織中氮元素含量較高。

1838年,荷蘭科學家Gerhardus Johannes Mulder發表文章稱,他所分析的所有“動物性物質”都有一個同樣的分子式:C40H62N10O12。至此,“蛋白質”一詞出現了。

1820年科學家在蛋白質的水解產物中發現了結構最簡單的甘氨酸。

1842年,德國有機化學界的領軍人物Justus von Liebig 證實了Mulder 的發現。他認爲,從純化學的角度來推斷,只有植物才具有合成蛋白質的能力。動物必須從植物中攝取蛋白,並進行充分分解纔能有效利用。

1883年,丹麥化學家約翰•凱耶達爾John Kjedahl發明了一個準確測定氮進而測定蛋白質含量的分析方法(凱氏定氮法),至今仍被廣爲應用

1864年,血紅蛋白被分離並結晶。

至此,蛋白質與氨基酸已初現端倪。但這時還沒有肽的蹤影。

研究並未停止,科學的腳步繼續向前。

隨着研究的深入,人類逐漸地發現了多個種類的氨基酸,它們爲人體或動物合成蛋白質所必需。

1902年德國化學家Emil Fischer測定了氨基酸的化學結構,還測定了肽鍵的性質。他的研究充分證明,肽鍵(-CO-NH-)是由一個氨基酸的羧基與相鄰氨基酸的氨基脫水縮合而成。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肽健:把人體看成是一個氨基酸,那麼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就相當於人的左手和右手。由一個氨基酸的羧基與相鄰氨基酸的氨基脫水縮合而成的肽健,就相當於一個人用右手握住了另一個人的左手。多個氨基酸以肽鍵相連構成的肽鏈,就相當於由多個人依次用右手握住相鄰另一個人的左手構成的隊列。

這時,肽開始進入了人類的視野。

氨基酸、肽鍵與肽的發現,大大推動了世界範圍內肽研究的迅猛發展。在這一領域,人類也已經取得了一系列卓越成果,不僅發現了人和動物體內的肽類物質,證實其生理作用,對其結構進行解析,併成功利用人工合成的方法由氨基酸合成所需要的肽。這些成果得到國際科學界的高度認可。

1902年,倫敦大學醫學院的兩位生理學家Bayliss和Starling在動物胃腸裏發現了胰泌素。這是人類第一次發現的多肽物質,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

1921年,加拿大科學家Frederick Banting與Charles Bes發現的胰島素爲第一個蛋白質激素,可作爲治療糖尿病的特效藥物,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1953年,由美國科學家Vigneand領導的生化小組第一次完成了生物活性肽催產素的合成。

1950年代末,美國洛克菲勒大學教授Robert Bruce Merrifield發明了多肽固相合成法,並因此於1984年獨立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960年,生物化學家Stanley Cohen發現了神經生長因子(NGF)。

1965年我國科學家完成了牛結晶胰島素的合成,這是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多肽類生物活性物質。這一成果在國際上引起極大轟動。

所以,肽離我們很近,我們身體內就含有肽。人體內的激素、生長因子中有很多就是肽類物質如谷胱甘肽、胸腺肽、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都發揮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

相對於氨基酸來說,蛋白質和肽都是由氨基酸以肽鍵連接在一起構成的肽鏈;相對於肽來說,蛋白質是由一條或多條多肽鏈形成的具有更復雜空間結構的大分子。在人體內有許多蛋白質含有2條或2條以上多肽鏈,才能全面地執行功能。

多肽和蛋白質之間常常又沒有嚴格的區別。一般地,由2-50個氨基酸以肽鍵相連接形成的化合物都稱爲肽。現在科學界已經發現自然界中有20種氨基酸,由於參與構成肽的氨基酸的種類、數量、排列次序及肽鏈空間結構的不同,就會形成無數種大小不一的肽,也賦予肽多種多樣的功能。

肽的發現,是人類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成就。發現肽,讓人類明白了一些生命活動的內在機制。合理利用肽,將更有利於促進生命活動的有序進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