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穿着背心短褲在鄉下小路肆意奔跑的時候,只要一聽到有人踩着單車敲着車鈴喊着“糖蔥薄餅”的時候,我們就會跟在他的身後,然後在後面喊“糖蔥薄餅,喫了邁生仔”,喊完就跑,引來小販的唾罵以及旁邊大人們的鬨堂大笑······

糖蔥薄餅的起源地是在廣東省汕頭市潮南區陳店鎮福潭村,人稱鴨潭,所以也有人把糖蔥薄餅叫作“鴨潭糖蔥”。傳統的糖蔥薄餅有鹹甜兩種口味,但是市面上流通的基本都是甜的。把它簡單的拆分開來,一張薄餅、中間兩塊糖蔥、一些碎的花生末加上香菜,就是這麼簡簡單單的東西,卻引來了“舌尖上的中國”的報道及蔡瀾的極力推薦。它到底有何乾坤呢?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來了解一下。

相對於“糖蔥”而言,薄餅的製作過程相當簡單。將和好的麪糰放在一個圓形平底的爐子上,轉一圈迅速拿起,只留下一層薄薄的麪餅在上面,停留約20秒撕開即可。這樣一成半透明的薄餅就完成啦。

而“糖蔥”的製作過程相對較爲複雜。首先是將白糖和麥芽糖根據比例時間進行“熬糖”;然後等待冷卻凝結成塊,期間需要不停地攪拌。而糖塊凝結完後,就是需要“摔糖”了。不停的抽拉、抽拉,像拉麪一樣反覆幾次之後,就形成了乳白色的糖條了。

然後將拉好的糖條放在碳爐上烘軟後合孔、切塊,這一步驟是最關鍵的。必須是八次,多一次不行,少一次也不可以。因爲據說翻糖時空氣的進入,合孔之後標準的糖蔥會有16個大孔,256個小孔,孔數是固定的,不能有差池。至於爲什麼?小編也無從考證,但是這樣孔數的糖蔥纔是最好喫的,鬆脆不發硬。

一條小小的糖蔥薄餅,可能市值不到2元。但是卻是潮汕幾代人的記憶。在如今工業化機械化的大背景下,這類傳統的手工美食卻愈發難得。歡迎在下方評論,還有哪些小編不知道的傳統手工美食,介紹給小編,讓小編也認識認識一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