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將部分二手商品出口到有需求的國家和地區,同時進口國內缺乏的商品,有利於互通有無、互補不足,是互利共贏的理想選擇,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中國將國內二手商品出口至有需求的國家地區,同時進口國內缺乏的商品,有利於互通有無、互補不足,是中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互利共贏的理想選擇,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

■中國將部分二手商品出口到有需求的國家和地區,同時進口國內缺乏的商品,有利於互通有無、互補不足,是互利共贏的理想選擇,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

中國自5月起正式啓動二手車出口工作,這是中國汽車產業出口史上的重大事件,同時也是中國出口結構發生新變化的一個縮影。未來,中國對外出口的商品除了原有的一手商品外,也會包含各種“二手貨”,二手商品的出口將成爲中國出口貿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擴大二手商品出口是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互利共贏的必然選擇。改革開放以來,經過40多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經濟已經進入一個新階段,正在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極大提高。在許多領域,物質生產的極大豐富,早已超出人們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礎上,人們對各種商品品質性能的要求日益提高,不斷更新換代,替換出大量閒置的二手商品。同時,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社會生產力發展不平衡或者相對落後,對於中國的二手商品仍有較大需求。中國將國內二手商品出口至有需求的國家地區,同時進口國內缺乏的商品,有利於互通有無、互補不足,是中國和廣大發展中國家互利共贏的理想選擇,也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

擴大二手商品出口是優化經濟結構的有效手段。相比發達國家,中國二手商品市場的交易規模還比較小。以二手車市場爲例,按照海外經驗,二手車交易量一般是新車的2-3倍,而中國二手車交易量僅不到新車銷量的一半。二手商品市場發展的滯後,導致二手商品交易不充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對新商品的需求。如果擴大二手商品的出口,則可以進一步消化這些舊的商品,從而釋放人們對品質更好的新商品的需求,不僅增加了商品需求總量,還可以推動消費結構升級。

擴大二手商品出口是在當前複雜國際形勢下,保持外貿穩定增長的重要舉措。中國二手商品出口的潛在市場規模非常龐大,僅以二手車市場爲例,2018年中國新車銷量約2800萬輛,如按發達國家二手車交易量是新車銷量2-3倍、二手車出口是交易量10%以上測算,中國二手車出口的潛在市場容量可超過600萬輛,對應市場規模可超過5000億元,發展潛力很大。

擴大二手商品出口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的一部分,必然會面臨許多困難和瓶頸。在相關工作推進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推動二手商品出口健康有序發展;二是構建科學的質量標準和保障體系,保證出口二手商品的質量,維護國家海外形象和聲譽;三是完善相關退稅政策,保障出口企業利益,激發企業活力和積極性;四是簡政放權,從實際出發,科學精簡不必要的冗餘流程,引導企業按規定發展出口業務,減少和杜絕地下二手商品出口交易;五是從部分地區試點開始,逐步推廣。在試點過程中,積累經驗,循序漸進;六是初期可採用政府牽頭、企業聯手的發展方式開拓二手商品海外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

中國外貿發展已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相信中國有能力構建更加科學、健全、穩定的外貿體系,與世界各國平等互利,共同發展。

(作者分別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資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資本市場研究中心研究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