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夏天驕陽似火,防曬又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隨着人們對光老化的逐步認識,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防曬的重要性,防曬服、遮陽傘、防曬劑……各種防曬方式層出不窮。然而,關於防曬的謠言和誤區也開始又一輪的萌芽和滋長。

防曬引發維生素D缺乏?

衆所周知,陽光中的紫外線有助於人體合成維生素D3,促進鈣在骨骼上的沉積。那麼防曬會不會導致維生素D3缺乏,進而影響鈣吸收呢?網上也流傳着 “塗了防曬劑會導致缺鈣”的說法。這讓很多人在防曬還是要鈣兩個選項之間左右爲難。

“絕大多數人都非常注重面部防曬。實際上,外出活動時,我們除了面部裸露在外,還有手、胳膊、腿等部位也或多或少會暴露在陽光下。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哪怕陽光只是散射而非直射,就足夠這些部位的皮膚合成人體日常所需的維生素D3了。”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李遠宏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通常防曬劑是有時效的,其防曬效果隨時間延長而逐漸降低,因此即便將所有裸露的部位都塗抹了防曬劑,也無需擔心會導致維生素D3缺乏。

穿防曬服不需塗防曬劑?

商場中的防曬服款式多樣,輕薄、透氣的布料再加上防曬的標籤,讓它們看似成爲了炎炎夏日的完美選擇。很多女性認爲穿了防曬服就無需塗抹防曬劑。但是,穿了防曬服當真可以高枕無憂嗎?

“並非所有材質的織物都有良好的防曬效果。”李遠宏告訴記者,市售的輕、透防曬衣物起到的防曬效果十分有限。因此,防曬服下再配合塗抹防曬劑纔是科學的選擇,尤其是長時間在戶外的人更要這樣做。

紫外線防護係數(UPF)是評價織物防曬性能的指標。UPF值越高,防護效果越好。當UPF值大於40,且紫外線的透過率小於5%時,可稱爲防紫外線輻射產品。上街購物時要認清,沒有這個標識就不是正規的防曬衣。

防曬劑的一些成分對身體有害?

氧苯酮是大多數防曬劑中的主要成分,網傳氧苯酮是“最毒”的防曬成分,可導致內分泌紊亂,會引起性早熟、腫瘤和其他疾病。

“誠然,防曬劑中會添加某些具有干擾激素水平作用的成分,但是添加量非常少。中國、歐洲、美國等地區在該領域有嚴格的控制規範,以保障用戶的身體健康。”李遠宏表示,凡是經過我國相關監管部門認定的合格產品,正常使用時皆無需擔心安全性。“任何事物一旦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會變得毫無意義。”

近期,一項研究再度引爆人們對於防曬劑成分會進入血液循環的擔憂。研究人員讓24名健康志願者連續4天每天塗抹4次防曬產品,並覆蓋全身四分之三的皮膚,每平方釐米塗2毫克。最終結果顯示,受試者血液中防曬劑的4種主要化學成分都超過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建議的0.5納克/毫升這一血漿濃度閾值。

“這項研究中防曬劑的用量比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用量高太多了。”李遠宏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人體的皮膚面積約爲1.7平方米,每天4次以2毫克/平方釐米塗抹75%的皮膚,每天用量總共爲100多克,幾乎爲2—3瓶防曬劑的量,顯然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人每天會塗抹這麼多。

李遠宏指出,日常防曬的防曬劑用量在0.5毫克/平方釐米即可,臉部用量約與花生粒大小差不多。由於防曬劑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成膜以產生防曬效果,建議出門時提前15分鐘塗抹,每隔2—3小時重複塗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