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flamingoz


人口问题关乎你我,一向是全体国民的热议话题。


但从最近的数据看,令人担忧。


201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3.8‰,较17年的5.3‰大幅下滑,而2018年出生人口为1,540万人,创1952年以来新低,较17年出生人口同比下滑12%。


几组图就可以直观地看出,人口的下滑大概是怎么样一个状况。




在数据出来后,大家都在谈“断崖暴跌”、“未富先老”、“灭国亡种”、“几座大山”、“人口红利消失”这些话题。面对这样严峻的问题,我们又该作何思考,作何应对呢?


一、生育率的模糊框架


首先关于生育率,学术研究很多,模型也建了许多,但至今,仍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生育率模型标准。就好像专业的卫计委,预测人口生育率也被啪啪打脸。



卫计委认为可以通过控制人口政策来改变生育水平,这种想法很单纯。


据我所知,解释生育率的因素,就有社会压力、经济水平、文化、生育成本、受教育率、政策等。


从目前观察到的情况来看,影响生育率的机制非常复杂,大多数人简单归因于房价、社会压力、教育时间,政策引导等单一因素,都是不对的。


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例子1:

目前中国大部分群众认为是社会压力,抚养成本抑制了生育需求。


然而,在生孩子免费医疗、免费奶粉、免费上学的高发达福利国家,人口生育率也不见得多高。这些国家房价收入比也不高,生活也相当安逸。只要夫妻一直生,光吃补贴不工作都没有问题。从他们的例子可以知道,生育鼓励政策不是提升生育水平的良药。




我们的邻居韩国,社会文化与抚养成本与我们类似,也经历过限制生育政策,在1996年开始采用鼓励生育政策以后,生育率也就短期回升了一点,随后还是继续下滑。目前韩国的生育率甚至比许多发达国家还要低。



反过来在生存环境恶劣的非洲一众国家,包括60年代的中国,很多人依然目不识丁,衣不蔽体,吃了上餐不知下餐,更没有什么医疗坏境,然而这些国家生育率依然名列世界前茅,如何解释?



因此,大家认为社会压力大影响生育,这一点并非完全正确。


例子2:

有人认为,受教育率的提高,使得妇女育龄变短,加上生育意愿减退,造成了生育率的下滑。


这个同样没有太多的说服力,比如以色列,典型的高教育率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依然很高。



至于计划生育什么的,哪怕这个限制政策不存在,也只会提高中国人口的峰值,让中国人口下降的时间更靠后些,除此之外,也无法阻挡下降的大势。


在对多篇论文,多个国家的人口状态及生育情况进行研究后,我唯一得出的结论是:


生育率跟很多条件有关,非常复杂,很难用单一线性的模型去解释,去预测,在不同的国家,同样的生育政策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其实人为地改造,刺激生育率,都是非常徒劳的。


二、无能为力


因此我们认为,对于人口的管理者,也就是政府来说,控制生育率也是不可能做到的


政府刺激生育的手段,无非是胡萝卜加大棒,要么全面放开生育,补贴生育,又或者惩罚不生者。


但这些政策力度都有限,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像取消生育限制政策,大概率没用。放开二胎后,生育率往下的趋势一点没变,一胎占比越来越少,这已经不是二胎多胎放开的问题了。


而补贴生育,钱从何而来?我国只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连每个人减税几十块都费力,哪来的财力搞免费医疗,免费读书,免费食物,夫妻带薪产假?目前唯一的补贴只是每月30元的生育专项税扣除补贴,再增一倍每月60元,何如?


至于降低房价、物价,那完全不可能,这会诱发经济危机,得不偿失。


而惩罚不生,这种反人道政策在世界都没有先例,过去的计划生育已经引起群众反感,如今再折腾,恐怕不但不会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进一步激发社会不满情绪,引起动荡。


而且,生育率是一个后验性指标,即当期努力在现在是得不到成果的,有点类似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现在的生育滑坡是20年前的伏笔,同理,现在进行生育刺激,也得多年以后才会慢慢修正,收获。


对相关领导来说,做一件对当下政绩无用甚至有害的事,把功名记到下任领导的身上,这种舍己行为值得吗?


至此,对于生育水平,只有一个词形容:无能为力。我认为政府除了全面放开生育,在刺激生育上也不可能做得再多,人口出生水平向下的趋势将不可逆转。


三、生育率大跌导致的问题


目前的生育水平不可控,难以修正,但我们细想一下,也不至于那么悲观。包括社保亏空、中国的人口红利消失、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还是有解决方法的。


如社保资金的问题:


经济在增长,人均GDP也在增长,未来的人均产出只要能提升至合理的水平,社保依然是可以平衡的。举个例子,30年前,一家八口人一年的劳作,也许都买不起一辆汽车,但现在,不少工薪阶层一年的工资,就能买上一款不错的轿车。


在机器化种植推广后,中国农民的人均粮食产出已经实现了十几倍的增长。而相比美国,中国这个数字还有十几倍的成长空间。


这都已经充分说明,生产力的提升会极大改善生活水平。未来用一个年轻人的生产力足以供养几个老人,这并不是很难做到的。


而且,关于社保资金,还有很大的政策改变空间。所以社保、养老等问题,暂时来看并不算严重。


而人口红利问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人口红利就是依靠自身低廉的劳动成本而建立的优势,人口红利意味着廉价劳动力,就像打仗不靠先进武器,只搞人海战术一般。


中国要从发展中国家进步到发达国家,就要抛弃以劳动力数量以及低成本为竞争力的思路,往高端领域的科技创新走,靠创新产生溢价。


想一下,中国未来的10个富士康流水线工人,转换成5个可以设计手机芯片的工程师,哪种人口结构更优?


在目前的全球产业链分工下,也许10个流水线工人辛苦工作12个小时的报酬,才抵得上一个美国高级工程师一个小时的薪酬。



而中国的劳动力下滑,这个趋势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了,但这并不阻碍这几年中国公司创新的崛起,以及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现在看人口下滑担心这个问题,也是杞人忧天。


这都已经充分说明了,更好的生活与生育率无关。提升全民素质,推动社会生产力才是王道,而不是继续推高生育率,继续搞人海战术。


因此人口增长并不是经济增长以及幸福生活的必要条件。


唯一值得担心的,只是生产力被浪费的问题,我国政府常常用基建来拉动经济,具体表现是修铁路、修高铁、修新区、盖房子。


现在有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所有这些新区,本质上都是要为人服务的,政府必须具备一定的前瞻性,让基建匹配未来的人口趋势。


据2016年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目前在144个地级城市中,有133个地级城市提出要建设新城新区,占92.4%,共规划建设了200个新城新区,平均每个地级市提出建设1.5个新城新区。


按照目前每个城市新城新区规划人口为80万,那么这些新区未来可多容纳近5.2亿人。


有些媒体估算得更夸张,34亿人。



按照目前的人口趋势,中国人口大概率14亿就是顶峰,也就是说,这些新区多容纳5.2亿人,只能靠人口的存量迁移来完成。


但存量迁移也意味着,一部分地区将迁走5.2亿人,可想而知,许多地区,小城市将沦为鬼城,而那些地区的所有基建设施,建筑,房产,将全部归零,不再产生任何价值。一个典型的例子:东北。


这就产生了严重的生产力被浪费的现象了。过去费了大笔人力物力财力建设的工程,到最后只是毫无价值,毫无意义地被空置,或者,被炸掉。


若生产力被这样浪费太多,那么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将大打折扣。因此,对于我国政府来说,生育率不可控,但在可控的基建上一定要提高警惕,必须配合人口变化和迁移规律来适当基建,盲目基建,只会浪费生产力,对经济没有用处。


说到这里,许多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和依靠人口数量驱动的产业(如房地产),长期看空基调已经非常牢固了。


四、结语


客观说,生育水平不可控,该跌的还是跌,大家对社会压力压制生育的论调也可以少点,因为即使这些问题改善了,该跌的还是跌。关于政府刺激补贴,大家期望也应该少点,该跌的,还是要跌。


按照目前的下滑幅度,中国人口将在2024年左右迎来负增长。


这不代表中国经济从此萎靡,中国人从此一蹶不振。提升全民的教育水平,继续推动科技进步,放弃现在的人口红利,转为高素质人口的智慧红利,这样还是可以解决目前问题的。


不过,这也是与时间的一场赛跑,在人口下滑的负面作用显现之前,必须实现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否则,真正的衰退就会到来。


从日本的经验看,日本这十几年憋出了十几个诺贝尔奖,机器人产业搞到世界前列。但是,这也仅仅是刚刚正负平衡:日本的经济多年来只是保持稳定,也难以正增长。


留给中国的时间真的不多了,这也正是我对“无效基建”担心的原因,当下的生产力已经不能有一丝浪费了。但是,在中国可以看清未来,并愿意为后人栽树的人,还是太少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