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逝世也將將十三週年,而張國榮之死也成爲娛樂圈至今未解謎團之一,作爲天皇巨星,張國榮自殺也成爲粉絲心中永遠的痛。

  2003年4月1日,張國榮跳樓輕生。陳淑芬回憶當天狀況,兩人在通電話時張國榮突然說:”我想趁這個機會看清楚一下香港。”她察覺事態不對,立刻搭出租車衝到出事酒店。陳淑芬說,他這個時候已經飽受抑鬱症困擾。“他得病的時候自己並不知道,直到後來這個病就開始有了一些病態反應。張國榮打來第二通電話說:“你5分鐘後在酒店門口等我,在正門,然後我就會來了。”

  5分鐘後她聽到東西摔到地下發出一聲巨響的聲音,原先以爲是交通事故,但爲了確認馬上撥打張國榮電話,不料卻一直轉語音信箱。她心一沉,跟着救護車到醫院才說:”我懷疑他是我一個朋友。”醫生跟她確認身份後,表明死者就是張國榮。

  亞洲地區最具影響力的著名歌手、演員和音樂人,大中華地區樂壇和影壇巨星張國榮已離世,他的作品曾經讓我們一次又一次的驚歎,無論是作爲一位演員還是歌手,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20世紀80年代他是香港樂壇的天皇巨星,這段時期他囊括了香港樂壇的多項大獎,是首位連續兩年同時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手”和“叱吒樂壇男歌手金獎”的香港歌手。

  作爲演員,從影24年來他一共出演了56部電影,他個人以精湛的演技,先後獲得包括戛納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香港金像獎、臺灣金馬獎在內的十八個影帝提名。可惜天妒英才,關於他死亡的原因至今還是一個謎團。

  萬千寵愛在一身的張國榮,爲什麼選擇以自殺來結束自己年僅四十六歲的生命?張國榮的外甥女昨日在喪禮上公開交代“哥哥”自殺之謎:原來,“哥哥”去年四月已經患上抑鬱症,最後也在抑鬱症影響下在文華酒店高層縱身一跳。

  不過,外甥女並沒有透露“哥哥”爲什麼會患上抑鬱症,所以愛護“哥哥”的市民大衆心底難免繼續留有問號。

  張國榮胞姊張綠萍有一對雙生女兒,今年二十多歲,婷婷玉立。在外甥女求學時期充當她們補習老師的“哥哥”,一向非常疼愛這對外甥女。這對女兒昨日在“哥哥”人生最後一段路上,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兩人以後輩身份,在送殯行列中手持“哥哥”遺照送舅父上路;大的在喪禮上致悼辭向各界交代“哥哥”自殺始末,而小的則在解穢酒席間代表家屬向各方親友講“多謝”。

  抑鬱症令舅父受折磨

  外甥女一向稱呼張國榮做十舅父。她說,由於外界對她親愛的十舅父死因有種種揣測,所以她們希望可以“一次可以同大家講清楚”。

  家人與朋友同樣重要

  “十舅父今日離開我們。我記得他有好多優點值得我學習,他好痛惜我,我要多謝十舅父教我怎麼做人,教我要愛親人,愛朋友。”

  她說,十舅父常常跟她說,家人是重要,但朋友同樣重要。她說:“我一直知道十舅父有好多好朋友,但從來沒有想到,大家對他可以好成這樣。這幾日,大家完全放下自己的事情,專心幫着辦事。我的家人好感動,非常感謝。”

  最後,她說,她們兩姊妹有一張心意卡要送給十舅父。她輕輕以英語念出卡上的字:“謝謝你的慈愛、謝謝你的關注、謝謝你的微笑、謝謝你的愛……”

  張國榮爲什麼自殺張國榮死亡之謎揭祕

  2003年4月1日,哥哥張國榮永遠離開了我們。今年4月1日,是張國榮逝世十一週年紀念日,十一年來,關於張國榮死亡之謎的猜想一直在持續。

  很多人都在質疑究竟當年張國榮臨死前爲什麼選擇通知其經紀人陳淑芬,而不是一生摯愛的唐鶴德(唐唐),陳淑芬表示:“我覺得他是覺得我個人堅強,可能他信得過我,又看得起我,所以將這件緊要事交給我做。”

  她又同意哥哥可能怕唐唐傷心:“我想他可能擔心唐生處理不了,會手足無措,會傷心到完全不知道怎麼處理,而且有可能會發生更加嚴重的事,他不想見到不好的事發生。”

  陳淑芬和張國榮相交22年,情如姐弟。她知道張國榮選擇最後通知她,是相信她能冷靜處理,爲他保留最後尊嚴。回憶當日,陳淑芬說:“我第一時間通知唐生,第二即刻叫保安,當時我都好驚奇,自己可以那麼冷靜處理那件事。”

  張國榮死亡之謎猜測:他自我要求過高,再加上他一直想圓導演夢,過程卻頻頻受阻。

  張國榮凡事都力求完美,已經46歲的他相當在意自己的外形以及在影歌迷心目中的形象。據稱他已開始爲日禿的頭髮而煩惱,並積極轉型到幕後當導演。

  他曾公開表示,“演員只是棋子,導演纔是整部電影的靈魂”。他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保持年輕完美的形象,所以他在香港成立了“夢幻聯隊”製作公司準備轉到幕後當導演。

  《偷心》的編劇、女作家何冀平說起了這部未竟的電影對張國榮的重大影響,她說張國榮爲這件事投入了很多精力。從2002年春天開始,他們曾一起爲《偷心》做準備,跑了上海、北京好多地方,連服裝、道具、演員和執行導演都選好了,後來因爲資金沒有到位,使得電影流產。

  而張國榮又怕找別的人投資丟面子,於是電影的拍攝就被無限期擱置了,這對張國榮的完美性格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

  何冀平說:“我剛一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心裏特別難過。我一直覺得,如果電影拍成了,他也許就不會這樣了。我準備改編《天下第一樓》的時候,給他打了電話,我說如果再有機會,我還會幫他把電影進行到底。聽得出來,他有點惆悵,似乎對那部電影念念不忘、欲言又止,我心裏也覺得很不好受。”在與張國榮的接觸中,何冀平覺得他沒有抑鬱性格,是一個隨和、坦然、率直的人,但她也認爲他有一種“高處不勝寒”的寂寞。人太成功了,有時反而找不到自己的寄託在哪裏。

  據說,張國榮在2002年5月拍攝影片《異度空間》時太過投入,以至戲拍完了仍無法抽離角色,導致精神過分緊張,因而患上了精神抑鬱症。一直到拍完片後的好幾個月,他的聲音都氣若游絲,不斷地看病喫藥。被傳出患憂鬱症後,張國榮被迫取消了原定的工作計劃,其中包括參與演出徐楓監製的《美麗上海》、《藍宇》投資人石雪投資的《偷心》,以及唱片計劃等。

  但張國榮曾否認了這種說法,只承認自己因壓力大影響了情緒,並且2002年10月更以行動來闢謠。他以一身黑色西裝的瀟灑打扮到場支持2002年Cash金帆音樂獎頒獎禮,雖然沒有接受訪問,卻十分大方。大會本來安排他從祕密通道進場,但他卻選擇了從正門進場,又任憑記者拍照,更不時向大家揮手,顯得十分親切。

  譚詠麟上前問他“他們說你憂鬱症,爲何我一點也不覺得?”張國榮聽後立即轉一轉身,證實自己十分精神。當時,他整晚都滿面笑容,上臺時更風騷地親吻了女主持潘芳芳的面頰,發言時也聲音洪亮,並無沙啞,顯得甚爲健康……當初如此截然不同的報道,讓人們今天在張國榮死因之“抑鬱說”上也自然會分歧不小。而且後來披露的張國榮遺書也全然把人們的思路從“抑鬱”兩個字上引開。

  張國榮孩童般單純的個性加上追求完美的性格,以及工作,媒體,輿論等等,一切外界的壓力,使得他疲憊不堪,內心支離破碎。在閱盡了人生的滄桑沉浮這後,他生命的“熱情”最終被耗盡。

  猜測一:爲情所困

  除了電影成就引人注目外,張國榮的感情與性向,也爲喜愛他的歌迷與影迷所關注。因此,在他跳樓輕生後,不少人臆測他是因爲感情不順才決定了結此生。

  出道將近20年的張國榮,最後幾年的時間幾乎都與唐先生的名字綁在一起。據說在遺書中張國榮表示,他感情不順,難以在好友唐先生和一名二十餘歲青年間做出選擇,感到非常困擾,因而自殺。這是否意味着他與唐先生的感情已經漸行漸遠?又是否意味着他爲情所困而不能自拔?在1996到1997年的“跨越97演唱會”上,張國榮以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公開獻給唐先生,還說:“唐先生是除媽媽以外,我生命中至愛的人!”,從而正式向社會公開了自己的感情世界。由此,張國榮名字與唐先生再也沒有分開過。

  唐鶴德是張國榮幼時認識的好友,畢業於荃灣名校聖芳濟中學。在讀書期間,唐一直是校內的風雲人物。在張、唐緋聞傳出後,張國榮一直否認。1995年,兩人被傳媒跟蹤,張國榮怒撞採訪車,但共同走過10個年頭後,張國榮終於按捺不住,在1997年1月的復出演唱會快結束時,公開了兩人的關係。2000年,兩人的感情愈趨穩定,不但結伴於公開場合,更親密同遊泰國。而唐也與多位好友公開慶祝張國榮的44歲生日。

  2002年金馬獎後,有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公開露面的張國榮,外傳他和密友唐先生感情生變。張國榮助理介入兩人感情,而唐先生也另結新歡。兩人因此激烈爭吵,並且張國榮還退出兩人聯名公司的經營。2002年9月,張國榮因46歲生日在寓所內設宴款待衆友,唐唐卻未見露面,而助手Kenneth則以主人的身份招呼賓客。宴會結束時,門外等候的傳媒齊齊恭賀哥哥生日快樂,他也相當配合,即時向傳媒揮手,並且雙手合十表示多謝,他還大方地與陳自強擁抱和拉手,讓大家拍照。

  但卻有好友透露,他是強顏歡笑,內心其實很痛苦。據鄰居透露,近來,張國榮的寓所半夜常傳來爭吵聲,吵到激烈時更會擲碎物件。張國榮曾不斷嘗試挽救這段17年的感情。爲了挽回兩人感情,他跑到上環濟公廟祈福。所有這些,似乎都顯示兩人的感情似乎走到絕境。不過,2003年3月2日,張國榮和唐先生曾到淺水灣喝茶,並被媒體逮個正着,似乎看不出兩人有不和的跡象。只是沒想到才一個月時間,張國榮就跳樓自殺,實在令人唏噓萬分。

  2003年4月8日,張國榮出殯,衆多圈中好友與歌迷趕來相送,下午,親友們護送張國榮的靈柩到達火葬場。圖爲兩個外甥女扶着張國榮的遺像,張國榮的好朋友唐先生傷心過度,需要工作人員撐扶行走,滿臉哀傷難以平復。

  猜測二:精神抑鬱症

  外界普遍宣稱張國榮因拍鬼片《異度空間》而患上憂鬱症,以至他不得已推掉了原先已接下的湯臣公司的新片《美麗上海》。

  據說,張國榮在2002年5月拍攝影片《異度空間》時太過投入,以至戲拍完了仍無法抽離角色,導致精神過分緊張,因而患上了精神抑鬱症。一直到拍完片後的好幾個月,他的聲音都氣若游絲,不斷地看病喫藥。

  被傳出患憂鬱症後,張國榮被迫取消了原定的工作計劃,其中包括參與演出徐楓監製的《美麗上海》、《藍宇》投資人石雪投資的《偷心》,以及唱片計劃等。但張國榮曾否認了這種說法,只承認自己因壓力大影響了情緒,並且2002年10月更以行動來闢謠。

  他以一身黑色西裝的瀟灑打扮到場支持2002年Cash金帆音樂獎頒獎禮,雖然沒有接受訪問,卻十分大方。大會本來安排他從祕密通道進場,但他卻選擇了從正門進場,又任憑記者拍照,更不時向大家揮手,顯得十分親切。

  譚詠麟上前問他“他們說你憂鬱症,爲何我一點也不覺得?”張國榮聽後立即轉一轉身,證實自己十分精神。當時,他整晚都滿面笑容,上臺時更風騷地親吻了女主持潘芳芳的面頰,發言時也聲音洪亮,並無沙啞,顯得甚爲健康……

  當初如此截然不同的報道,讓人們今天在張國榮死因之“抑鬱說”上也自然會分歧不小。而且後來披露的張國榮遺書也全然把人們的思路從“抑鬱”兩個字上引開。

  猜測三:不堪壓力

  張國榮凡事都力求完美,已經46歲的他相當在意自己的外形以及在影歌迷心目中的形象。據稱他已開始爲日禿的頭髮而煩惱,並積極轉型到幕後當導演。他曾公開表示,“演員只是棋子,導演纔是整部電影的靈魂”。

  他知道自己不可能一直保持年輕完美的形象,所以他在香港成立了“夢幻聯隊”製作公司準備轉到幕後當導演。由於求好心切,還特別北上向姜文請教。但又因爲壓力過大,原本已經開拔到北京、青島等地準備開拍的《偷心》只得停機。

  因此有人認爲,張國榮深爲工作壓力所困,所以最後選擇了自殺。但也有人認爲,張國榮是因爲同性戀的社會輿論壓力過大,不死無以肩負。

  但這方面的可能性太小,因爲2000年已經有新聞說,他答應免費爲同性戀組織舉辦的“十大傑出同性戀報導獎”擔任評判,以爲香港同性戀打氣,顯示他終於肯公開其同性戀取向。既然3年前就爲相關機構效力,那麼現在才爲性取向而自盡,此說顯然難以自圓其說。

  猜測四:《偷心》未竟

  張國榮的突然辭世令人扼腕嘆息,而生前,有一件事讓他一直耿耿於懷、鬱鬱寡歡,那就是沒有將電影《偷心》完成。這部影片凝結了張國榮無數心血,也是他準備由演員嚮導演轉型的第一部作品。

  在劇本、演員等一切因素都籌備妥當之後,這部電影最終因爲資金沒有到位而沒能開機,讓他爲此一直鬱鬱寡歡。目前,《偷心》的編劇、女作家何冀平說起了這部未竟的電影對張國榮的重大影響,她說張國榮爲這件事投入了很多精力。

  從2002年春天開始,他們曾一起爲《偷心》做準備,跑了上海、北京好多地方,連服裝、道具、演員和執行導演都選好了,電影卻沒能拍成。

  何指出《偷心》是一部描寫一個藝術家情感的電影,結局依然是何冀平一貫的充滿遺憾的悽美結局。當時這個構想一出來,港方就有人要投資,但張國榮還是決定接受一個朋友推薦的內地投資人。

  沒想到這個投資人出了問題,資金沒有到位,使得電影流產。而張國榮又怕找別的人投資丟面子,於是電影的拍攝就被無限期擱置了,這對張國榮的完美性格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

  何冀平說:“我剛一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心裏特別難過。我一直覺得,如果電影拍成了,他也許就不會這樣了。我準備改編《天下第一樓》的時候,給他打了電話,我說如果再有機會,我還會幫他把電影進行到底。聽得出來,他有點惆悵,似乎對那部電影念念不忘、欲言又止,我心裏也覺得很不好受。”

  在與張國榮的接觸中,何冀平覺得他沒有抑鬱性格,是一個隨和、坦然、率直的人,但她也認爲他有一種“高處不勝寒”的寂寞。人太成功了,有時反而找不到自己的寄託在哪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