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区的水产贸易,早期的记载见于唐代。据《吴郡志》记载:唐代以斗数鱼,买卖者多论斗。皮日休《钓侣》诗云:“趁眠无事避风涛,一斗霜鳞换浊醪”。同治年间(约1864年),在今十六铺地区,出现了两三家鱼行。到1935年,十六铺已是行栈林立,有冰鲜鱼行23家,河鲜鱼行7家。

1935年元旦上海鱼市场奠基,选址定海岛(今复兴岛),至11月15日竣工。主要建筑有鱼市场办公大楼、拍卖场、冷冻设施、经纪人办事处等。

1937年八一三抗战爆发,鱼市场被侵华日军占领,部分建筑毁于炮火。9月15日鱼市场宣布结束营业。

1938年,日伪政府勾结日军,觅定杨树浦齐物浦路(今江浦路)黄浦江畔的广场,重建上海鱼市场。同年8月15日正式开幕,16日起开始营业。十六铺鱼行不得已以分支机构进行鱼市场交易,一些爱国的鱼行老板,宁愿关闭歇业,不为利用。

抗日战争胜利后,因定海岛(今复兴岛)鱼市场原址遭破坏严重,1945年11月2日仅恢复了杨树浦齐物浦路(今江浦路)10号的鱼市场。1946年9月,将定海岛场址出借于渔业善后物资管理处使用,并在岛内设后勤设施,初步形成复兴岛海洋渔业基地。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上海鱼市场职工修复部分设施和场所,并随即恢复业务。1953年改名为上海水产市场,1956年改为中国水产供销公司上海市公司第一批发部,1990年又改为上海市水产供销公司第一分公司。不管名称如何改变,鱼市场始终承担着全市人民的水产供应任务。

2005年之后,鱼市场所在地块被列入沿江改造区域。目前,杨浦浦江两岸开发的地标性建筑——“东方渔人码头”已经在江浦路上海水产市场原址拔地而起。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