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正值“中國打擊與防範經濟犯罪宣傳日”,中國銀聯向社會發布安全提示稱,電信詐騙形勢依然嚴峻,移動互聯網領域支付犯罪大幅增加,此外,銀聯還針對金融支付違法犯罪活動,聯合公安部共同成立打擊預防金融支付犯罪聯合實驗室,助力懲治銀行卡犯罪活動。

在安全提示中,中國銀聯表示,2017年,中國銀聯累計協助公安機關查辦案件累計3.18萬件,協查涉案銀行卡約92.36萬張,協查金額4582億元,雖然全年銀聯網絡欺詐率1.36BP,顯著低於全球及亞太平均水平。今年以來,銀聯大數據統計分析顯示,電信詐騙案、盜竊銀行卡、非法套現、冒用他人銀行卡、網絡消費詐騙案件仍然多發。

從作案手法表現來看,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電信詐騙形勢依然嚴峻,其中超過90%是由於個人信息泄露引致,已成爲犯罪主要源頭;二是各種風險交織並存,利用網絡渠道僞冒辦卡、通過APP軟件套現、無證機構侵佔商戶資金等手段活躍;三是移動互聯網領域支付犯罪大幅增加。通過社交網絡平臺、欺詐APP軟件、惡意二維碼等進行詐騙的案件頻發,移動支付安全已經成爲用戶最擔心的問題之一。

爲防範各類新型欺詐手法,中國銀聯特別提示消費者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應通過正規渠道申請銀行卡,謹防黑中介留取個人身份信息後僞冒辦卡,並實施盜刷;警惕釣魚網站,注意支付類網站開頭是“https://”,不點擊短信中的鏈接,不在不明網站填寫銀行卡卡號、有效期、安全碼、短信驗證碼等信息;警惕免費WIFI,避免使用免費WiFi進行網絡支付,以免被不法分子盜取用戶名和密碼;使用移動支付時,建議APP上只綁定小額銀行卡,刪除APP前,切記要解除綁定的銀行卡,可減少個人支付賬戶被盜用的危險。

第二,消費時不要讓卡片離開自己的視線,警惕不法分子使用側錄器複製銀行卡的磁條信息,建議將磁條卡更換爲安全性更高的芯片卡。

第三,如籤購單上商戶名稱與消費商戶明顯不一致,則籤購單上的商戶就可能涉嫌無證經營支付業務,消費者可以向支付清算協會的支付結算違法違規行爲平臺進行舉報,一經查實,還可以獲得舉報獎勵。

針對POS收款用戶,中國銀聯也提示了以下三點:

第一,學會“慧眼識金”。要通過正規的金融機構及特定非金融機構申請POS終端,覈實簽約主體是否持有“支付業務許可證”。無證機構常使用“免手續費”、“費率封頂”、“一證辦機”等廣告用語,如與無證機構簽約,有資金被截留、挪用、捲款跑路的風險。

第二,檢查“名實相符”。要關注POS機收款銀行賬戶結算信息,覈對往來賬中的對方戶名是否爲“某銀行或支付機構備付金賬戶”;若匯入資金來自某某公司匯入,建議立即更換爲銀行或具備合法資質的支付機構,以免資金受損。

第三,確保“合規經營”。加強財務人員與收銀員管理,合規經營,切勿參與不法套現活動,如爲他人提供套現服務的,或將面臨非法經營罪的刑事處罰。

此外,中國銀聯還表示,隨着經濟領域犯罪活動日益複雜,金融支付違法犯罪活動層出不窮,並呈現出技術含量高、傳播速度快、跨境跨網絡實施等新特點。在人民銀行的指導下,中國銀聯聯動全國公安機關,持續加大金融科技應用,提升智能化風控能力,靈活應對欺詐手段複雜變化,加強銀行卡犯罪手段研判分析,並聯合公安部共同成立打擊預防金融支付犯罪聯合實驗室,開展僞卡鑑別服務、銀行卡犯罪攻防技術研究,助力懲治銀行卡犯罪活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