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組以社會交往障礙、言語和非言語交流障礙、狹隘興趣和刻板的重複行爲爲特徵的神經發育障礙性疾病。其臨牀表現複雜,除社會交往障礙和狹隘興趣及刻板重複是其核

心症狀外,還可伴有感覺異常、焦慮、胃腸功能異常。迄今爲止,ASD病因不清,主要依靠教育康復訓練爲主的治療措施。但無論是對ASD的核心症狀或是共患病表現,訓練治療存在較大的侷限性,科學家和醫務工作者一直致力於尋找有效的藥物治療。

益生菌已經廣泛用於腸道疾病和非腸道疾病,甚至非疾病狀態預防疾病。特別是在非腸道疾病的應用上,如特應性皮炎、泌尿道感染等,但最近ASD與腸道菌羣關係研究中的發現爲益生菌非腸道疾病的應用增加了依據。

一項多中心研究對14 000多例ASD患者的研究表明,ASD患者中,炎症性腸病(IBD)及其他胃腸道功能疾患表現者較多;在美國調查589例ASD患兒的家庭,以ASD患兒爲研究組,其未患ASD的兄弟姐妹作對照組,結果發現,家長報告的ASD組胃腸道症狀發生率爲42%,對照組爲12%;其中最常見表現是便祕(20%)和慢性腹瀉(19%)。由於胃腸道異常表現在ASD 中較爲常見,近年被認爲胃腸道功能異常是ASD的共患病,把這類患者歸爲ASD的一種亞型。研究者們還發現,典型的ASD比不典型的ASD患者胃腸道症狀多;有胃腸道症狀的行爲異常更明顯,表現更嚴重,如果胃腸道症狀不予治療,ASD的行爲問題可以從注意力不集中、易怒到自傷。這些發現提示,ASD與腸腦相互作用有關,至少與ASD中有胃腸症狀的亞型有關。事實上,人們早已認識到,各種原因導致胃腸道病理變化時,機體可以出現行爲問題,而當人有緊張焦慮等情緒問題時,機體也能產生一系列胃腸道表現。人體胃腸道與中樞神經系統在不同層面的聯繫和信息雙向交流體系被稱爲腸腦軸,目前認爲,介導腸腦發揮雙向作用的很有可能就是腸道菌羣,所以又被稱爲MGBA。關於ASD病因的探索雖然在遺傳方面有較多發現,但是,僅15%的ASD患者存在基因異常,而異常基因又沒有一致性,所以單用遺傳因素不能充分解釋快速增加的ASD發病率,因此,遺傳因素以外的ASD致病因素如MGBA失調、免疫調節異常、神經遞質或信號傳遞異常以及環境危險因素等在ASD的發病機制中的作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而這樣一些機制的研究都牽涉到一個迴避不了的因素,就是腸道菌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