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腦袋,大家都很清楚,因爲看得見、摸得着;說思維,有些雲裏霧裏,因爲思維很抽象。

在日常生活中,不同人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不一樣,究其原因就是事情在不同腦袋中的運行處理方式不一樣。這就是思維不一樣所導致的。

什麼是思維?通俗地說,就是認識事物,思考問題,得出結論的過程。如同電腦一樣,輸入信息,經過電腦CPU的處理,自動輸出結果。五官獲取信息就如同電腦輸入信息,CPU的運行就如同大腦思考分析,電腦輸出的結果就如同得出的結論。思維就這麼簡單。

相傳,竹林七賢中的王戎在7歲那年,有一天和夥伴們出去玩耍,發現路邊有一棵李子樹,樹上結滿李子。大家都要搶着上前摘李子喫,只有王戎不去。問他爲什麼,他說:“這棵樹上的李子肯定沒有熟,不好喫。要是好喫,過路人早把李子摘光了,沒有誰會這麼好心,留到現在讓我們撞上。”經過驗證,真像王戎說的那樣,李子又酸又澀,一點都不好喫。

王戎作了推理:這是過路大道,樹上掛滿了果實,路人不摘,說明果實不好喫,不然早摘光了。不必嘗就知道李子是酸的,這就是思維。

思維是一個概念化的東西,很多人知道有這個東西,但說不清楚,道不明白。思維又是個很玄妙的東西,很多人知道這個東西很重要,很想提升自己的思維,但不知從何處下手,不知道從何處發力。思維也是一個很深奧的東西,很難把來龍去脈說清楚,即使是這樣思維的人,也很難說明白自己爲什麼會這樣想。

正因爲如此,很多人都投入大量的精力對其進行研究,以便掌握這些思維規律,提升人的思維品質,研究爲什麼同樣是腦袋,有的人思維發達,有的人思維不發達,爲什麼愛因斯坦的大腦和普通人不一樣,等等。人類帶着這一系列的問題,對思維這個神祕的東西進行探索和翻譯。但到目前爲止,不論是西方研究,還是東方探索,只能算是管中窺豹,只知一點,僅探索到了冰山一角。無法對思維進行系統的闡述和剖析,理解的只是很多思維現象和案例,但說不清楚思維到底如何運作。

現在大多的研究成果把思維分爲發散思維、聚合思維、正向思維、逆向思維、邏輯思維、形象思維,等等。這些分類似乎都有道理,但又好像沒完沒了,無法窮盡。

《孫子兵法》曰:“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看到此段時,我眼前一亮:戰爭事關生死,任何一方都盡全力絞盡腦汁想對策,是智慧最集中的地方。雖然戰爭結果只有勝、敗、和三種情況,但戰法無窮無盡,這些無窮無盡的戰法,孫子用兩個字“奇”和“正”就解析得很到位,而且很形象,易懂。思維如同戰法,也是神祕莫測,是不是也可以用兩個字來進行概括呢?於是乎,我把戰法的“奇”和“正”二字用到了思維領域。

其實,思維方式也只有兩種,一種是“正”的思維,一種是“奇”的思維。正的思維即符合大衆的推理習慣,稱之爲邏輯思維;奇的思維即反常規的推理思維,但其內在又有邏輯關係。

奇正之變,不可勝窮。大家日常看到的無窮無盡的思維形象都是“奇”、“正”的調和、中和、組合而已。

——摘自《職業經理的革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