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古代画像,可以给大家讲个故事。

慈禧晚年的时候喜欢照相和西洋画,听闻有个西洋画师给李鸿章画了一张肖像图,画的非常好,所以就找到李鸿章,让他把这个画师带到宫中为慈禧太后画像。

毕竟是画过李鸿章的画师,技艺水平没的说,画完之后受到了慈溪的重赏。慈禧看画像中的自己怎么看都觉得漂亮,越看越开心,于是让手下人又去外国聘画师,专门给自己画像。

外国人看到这样的招聘信息也非常憧憬,慈禧可是东方最有权力的女人,所以创作之心蠢蠢欲动,不远万里坐游轮来到了北京。

进宫后,新画师可谓拿出了自己最擅长的十八般武艺,什么光影,构图,五官比例等等,画的非常写实。

慈禧看完新画师的作品,大为恼怒,只是碍于画师是外国人,不敢对他下手,所以直言就让他滚蛋回国。

新华信很纳闷,为何自己拿出了最高水平的画作却被慈禧吐槽的一文不值?

结果翻译提醒他,老佛不喜欢画中带暗影,跟鬼魂一样不吉利,而且脸上皱纹太多,肌肉松弛,老佛爷不喜欢。

慈禧毕竟是女人,对自己的容貌有些要求。在翻译的提醒之下,画师又重新给画了一张。

皮肤紧嫩白皙,画面也没有以前的立体感,非常平。

但是慈禧看了大为欢喜,不断的对着画像啧啧称奇,喜形于色。

于是,也赏了新画师一大堆财宝。

这第一位画师之所以没犯这种错误,是因为她在中国时间长,而且给大人物画过像,知道中国人的审美需求,所以也深得慈禧欢心。

那古代画像为何不像呢?

其实很简单,古代的画像突出个人特点,并不写实。

如上图,无论是脸型,鼻型,眼型,眉毛,胡须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过加工。

为何加工呢?

因为符合相书中说的呀!

你画这个眼型,代表这个人有威严,画另一个,可能就代表敦厚。

给人的感觉不同。

相书中说这个人这个眼型一样会有大成就,是什么性格,所以画师也就多在这上边做手脚。

毕竟当官的都有文化,几千年的审美观也没变过,这么一画,大体相似,但细节处更能体现出自己的英气,所以也都喜欢。

再比如这类仕女图

古代以丰腴为美,丹凤眼,樱桃嘴,兰花指,笑拈梅。

看上图,几乎没有不符合的。

可以说,古人画像,画的是大家眼中的美女,是书中描绘的美女,是一种艺术加工,而非真实相貌。

再看人物形态和神态,这才是重点区别的地方。

国画中,人物不难画,但是一百个人物画在一张图中就非常困难了。

比如吴道子的《八百七十神仙卷》,里边人物的脸型相似的非常多,但无一相同,无论人物形态还是表情,都有区别,不带重样,这就是高手。

还有相似的《韩熙载夜宴图》,也是这个道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