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唐朝最出名的两位诗人。

杜甫穷困潦倒的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没机会当大官,没机会如李白一样让贵妃研磨,所以生前并不算太出名,死后的名气才开始大起来。

其实,说白了就是杜甫比李白晚生了十年,时运不佳。

李白十八岁开始游历,杜甫十九岁开始游历。二人前前后后都游历了近十年,十年间一直都是穷苦生活,相当于现代的旅行作家,只不过当时的出版业没这么发达,旅行诗人和旅行作家赚不来稿费,最多在慧眼识珠或志趣相投者的家里赚来几顿免费的饭菜和一张硬榻。

凭借着出色的文采,在各地的文人家里,喝喝小酒,拉拉黄嗑,蹭上几天吃住,然后借着游玩的所交的关系,在推及更大的朋友圈,转战至朋友的朋友家。

当时文人间的交游,大抵如此。所以二人不约而同的,都穷到三十多岁。

在唐朝想要做官,普通百姓有两种途径。第一是考试,第二就是向达官显贵献诗文。

三十多岁的这俩人,都忙着给达官显贵进献诗文,以求官爵,但无一成功。杜甫困居长安,而李白回到安陆开山种地,半耕半读。

后来,李白继续献赋,杜甫参加考试又献赋。

李白比较幸运,有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联名推荐,所以唐玄宗才多看了几眼。这不看不知道,一见诗文惊为天人,十分倾慕,所以才召进宫来。

而杜甫命运就没那么好了,参加考试考中了,献赋也被玄宗赏识了,但是!

这两次的主试人都是李林甫,感觉他生来就克杜甫。

杜甫第一次考试考中了,李林甫说“野无遗贤”,不加录用。什么叫“野无遗贤”?通俗说:民间没有能耐人。

第二次杜甫献赋,被唐玄宗看到了,唐玄宗也觉得杜甫这文章写得不错,就让他等分配。结果还是李林甫管分配,杜甫又因为出身低没当上大官,只做了一个兵曹参军,俗称库管。杜甫虽然不满意,但是也没啥办法,只能任职,好歹比啥都没有强。

当官了,按照惯例得回家看看。刚到家门口就听到了哭声,一问缘由,是自己小儿子活生生饿死了。

此后,杜甫的生活一直像这样不愠不火,一直到死。

杜甫和李白区别在哪呢?

一个诗圣一个诗仙,能力肯定没多大差距的,为何生活境遇有天壤之别呢?

还是那句话,李白早生了十年。

早十年,唐玄宗还年轻,阅历一般。但是十年后,唐玄宗再看到杜甫的文章时,显然已经没了当初那种“没见过世面的惊呼”,毕竟十年前就有李白那样的才华预热过,所以只是觉得杜甫有才,便让下边人去处理分配工作的事宜了,再也不可能有李白那种待遇。

早十年,李林甫还不是主考,没有民间出不了文化人这样的说辞,所以杜甫运气再差也能包分配,不至于让小儿子饿死。

其实杜甫与李白一生几乎都是贫困的,也一生都在四处漂泊,只不过杜甫相对更惨一些而已。

再有,让人产生这种感觉的另一原因就是二人的诗风问题。

杜甫比较写实,写诗的感觉是:我真穷,我流浪,我饿了。

李白性格比较开朗,写诗的感觉是:老子虽然没钱,但是好在逍遥自在倍儿开心,虽然手拿的是一瓶酱油,那也能喝出拉菲的味道,就这么尿性,爱咋咋地,不接受反驳。

这就是为何二人遭遇差不多的情况下,永远感觉李白要比杜甫好一些。

其实不是李白过的多好,而是他内心富足,所以才会让别人觉得他不缺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