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悲剧人物,好在结局还算不错,不然他会让蒋介石身上再多一个骂名。在西安事变前期,蒋介石对他是绝对信任,否则也不会毫无防备的被张、杨逮住。

在蒋介石整编各地军阀的时候,张学良就送了一份大礼给他,宣布东北易帜,将自己老爹的打下的家底拱手让了出去。不过东北军还是他在统领,少帅可不是白叫的。张学良抛出的诚意感动了蒋介石,非要和他拜把子,其实也就是政治上的结盟。

后来各路军阀爆发了中原大战,眼看老蒋就要被冯玉祥几个军阀围殴,关键时刻少帅张学良雪中送炭,让胜利的天平重新倾斜。张学良这两次关键性的出手,奠定了蒋介石国民党的地位,顺利拿下了中华民国三军总司令,并提携张学良作为副总司令,可见对他的器重。

抗战爆发后,东北军不敌日本军队,撤回关内,蒋介石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旗号,让东北军去西北围剿共产党。要不说,少帅虽然年轻时轻狂了点,不妨碍有一颗爱国之心,在民族大义面前,对蒋介石的命令选择了忽视。

蒋介石连发几道命令,就是不见西北那地方有动静,按耐不住内心的怒火,亲自去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剿共。不成想,到了西安张学良就给他来了个下马威,逼迫老蒋去抗日,别整天窝里横。

西安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比较识时务,眼看不对马上改口,最终国共两党达成了合作。这事原本就这样过去了,可是张学良不知道在想啥,可能觉得亏欠蒋介石,也可能认为自己手握重兵蒋介石不敢把自己怎么样,非要亲自送蒋介石回南京,拦都拦不住,结果悲剧了。换来的是长达54年的囚禁生涯。

那么,就会有人问,号称三十万人的东北军为啥不去救自己的少帅?下面我们就来说道说道。

在张学良去送蒋介石之前,就安排好了一切,他把军权交给了自己的心腹于学忠,当然也少不了告诉于如此这般,这般如此。可是,张学良所托非人。于学忠虽然是张学良值得信任的人,但他并不是东北人,在东北军没有足够的威信统领军队,当时威望最高的王以哲,则有名无权。

张学良被囚之后,于、王二人就商量营救方案,会后就被篡权的东北军少壮派军官给杀了。在没有主帅的情况下,东北军发生了内讧,而无暇顾及其他。

蒋介石在囚禁张学良之后,他也害怕东北军闹独立把枪口对准自己,加上日本加大的侵害战争,于是蒋介石就搞了个东北军“乙案”,说白了就是缩小编制,然后打散调往各地,在抗日战争中消耗东北军的势力。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张学良在东北面对日本侵略不战而退,让他失去了军心。东北军大部分是东北人,这些人抛弃妻子跟着他去了西北,自己家乡被日本蹂躏,那个人不寒心。所以在他落难后,很少有人为他积极的奔走营救。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