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杜月笙经过反复斟酌,没有答应蒋介石的盛情邀约撤退台湾,也没有继续留在自己的大本营上海,而是选择去了香港。随行的有四姨太,五姨太及亲人随从,保镖等一行十多人。此去经年,永生无缘踏足大陆。

杜月笙,青帮三大亨之一,在当时的上海滩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当时的蒋介石也曾借助他的势力,排除异己,稳定自己的地位。纵览杜月笙的的发家史,天时地利人和样样占据。

在民国时期,就两个地方诞生过帮派势力,一个是上海青帮,一个是四川地区的袍哥会,很多历史名人都或多或少与之有过瓜葛。当时处于社会动荡的岁月,国家机器运营的不顺畅,有许多政府无法监管的死角,这位帮派势力产生提供了天时。

上海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西方各国在上海建有自己的租界,也就相当于国中之国,中国的法律在那不适用。这些租界虽然高于政府,但毕竟还在中国,要想过的安稳就需要有人维护该地区的治安,他们没有把权利交给政府,而是给了帮派势力,两者各取所需。杜月笙、黄金荣都当过租界的探长。二人势力的壮大,也是依靠的租界的势力。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杜月笙善于抓住机遇。在遇到黄金荣以后,他就抓住了这根稻草,然后往上爬,加上他为人处世很是符合帮派的规矩,很快就和老牌青帮头子黄金荣齐名了。

这个时期,是他人生当中最春风得意的时候,政商权贵无不逢迎,一切随着日本侵占上海而终结。杜月笙也踏上了他颠沛流离的一段人生。直到抗战结束,才回到上海,不过一切都物是人非。他与蒋介石的关系也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痕。

去香港是他最好的选择。不过想要东山再起已经不可能。对于香港,他只是个外来者,没有任何根基、人脉,想要从头开始谁都不会给他机会,包括他自己。

另外,当时的香港也有本土的势力,他就是被成为“香港杜月笙”李裁法。这人虽受惠于杜月笙,但不会把自己的地盘拱手让与让人。

杜月笙在去香港的第三年就病逝了。折腾了大半辈子的他,并没有把香港当成第二个上海,而是当作安享晚年的避难所,年纪大了,折腾不动了,也折腾不起。杜月笙的女儿杜美如回忆称:“父亲回光返照时,对身边人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我没有希望了,可你们大家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可见,杜月笙对当时的形势认知很清楚,自己没有再翻盘的机会。从中我们也能听出他内心的不甘、落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