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查華夏學宮,讓教育和培訓涇渭分明

原本是想“素心映照”生活,卻因爲700元的房租上了熱搜,孫某潘某這對明星夫妻的國學潛心之旅,着實跑出了計劃外的軌跡。發展到後面,“喫瓜羣衆”的關注度已經不限於娛樂版塊,而是把潘某口中的“徐州有一所學校”給起了底。至此,華夏學宮才正式地走進公衆視線範圍之內。

華夏學宮涉嫌違規辦學應嚴查 讓教育和培訓涇渭分明

現學校南門。朱志庚 攝

之前,在潘某的讀書分享會上,在孫某的認證微博裏,華夏學宮都不止一次的出現。蜻蜓點水式的上鏡,自然無法惹到公衆的眼球。然而,這次不同,在“700元房租”的神助攻之下,以及潘某對下一代差異化的教育方式引來口誅筆伐,讓圍觀者無法迴避華夏學宮的存在。幾個回合的觀照下來,問題隨之浮出水面——據瞭解,華夏學宮事實上招收了一定規模的“小學”“初中”班級,課程教授爲全日制,有小學、初中階段的適齡學生在華夏學宮住校就讀,而徐州市華夏傳統文化專修學校並不具有開辦學歷教育的資質。

根據憲法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受義務教育,這是國家、社會及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有專家表示,如果家長將孩子送去此類不具備義務教育資質的民辦教育機構進行全日制教育而不讓孩子參加正規的義務教育,則屬於違法行爲。去年8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這是第一個國家層面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系統性文件,其中就明確規定了“校外培訓機構培訓時間不得和當地中小學校教學時間相沖突”。華夏學宮批覆的業務範圍是非學歷的民辦培訓機構,它如果是作爲義務教育的一種補充的話,就只能是利用課餘時間。從現有公開報道來看,華夏學宮可能涉嫌違規辦學。

如果不是因爲孫某個人的光環確實大,樹大招風的效應明顯,恐怕華夏學宮的國學培訓之路會一直暢通下去。目前,當地教育局已經注意到了網上反映的情況,並組織力量介入調查。對於這樣一所校名都帶着傳統文化專修字樣的學校而言,對國家法律法規的執行應該更加徹底,方能以正示人、教化一方。但現在看,華夏學宮難言“以德服人”。

有不少網友質疑,華夏學宮培訓的內容包括女德等,是否是僞國學?而這也是近年來爭議頗多的領域。每一次的民間教育熱潮的掀起來,總能看到數個被熱捧的概念在遞過接力棒,早些年是英語、奧數,現在則是國學。“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的歌詞在明星哼唱下是深入人心,特朗普的外孫女背誦唐詩也是“信手拈來”,傳統文化成爲主流,倒是不爭事實,但關鍵是很多打着國學培訓旗號的學校,是否真正具備了在這方面傳道授業解惑的資質和能力?

套上漢服、照着讀《三字經》、給父母洗次腳,幾個陣仗下來,看着是像那麼回事,但時間長了,還是該幹嗎幹嗎。讓孩子學到國學真諦是好事,但現階段來看,這方面的培訓市場有待釐清。再者,教育是教育,培訓是培訓,私人訂製始終代替不了系統工程,把孩子培養成適應世界發展潮流的各方面人才,是家長責任的應有之義。

調查華夏學宮,就是要讓教育和培訓涇渭分明。不反對國學培訓,但還需要考慮時間、對象、內容等方面的因素,謹慎之、求證之,否則就可能把孩子異化成試驗品。因此,當地教育局對華夏學宮的調查,外界才予以高度關注。教育,茲事體大,尤其它被置於公衆討論的範疇之中,就更見其標本意義。也要給有關部門提個醒,對於華夏學宮的檢查,應不止於招生範圍是否違規,還在於安全隱患、培訓資質以及營銷廣告等方面,都應該全方面的覆蓋。如此,纔對得起公衆強烈的關切。(中國青年網特約評論員 謝偉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