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經濟學家例會制度建立 證監會市場溝通機制再進一步

21世紀經濟報道 谷楓,康力引 北京報道

由於極大的民衆關注度,資本市場的輿情常年處在火山口,快速瞭解問題,同市場各方進行及時的溝通極爲重要。

同市場建立通暢有效的溝通機制也正是2018年證監繫統重點推進的一項工作,如今市場溝通機制再下一城。1月25日,中國證券業協會正式發佈《中國證券基金行業首席經濟學家例會制度》(下稱“《例會制度》”)。

與此同時,隨着2018年證監會主席劉士餘或其他證監會高層主持召開多次同上市公司負責人,投資者代表,券商機構代表以及主流媒體的座談會,證監會市場溝通機制已經初步建立。

  按季度召開例會

在此次《例會制度》發佈之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2018年11月初由中國證券業協會召開了一次證券基金行業首席經濟學家座談會,這一次會議也可以看作是首席經濟學家例會的雛形。

彼時的座談會聚集了來自證券基金業的30多位首席經濟學家,同時還有多位其他機構如銀行、保險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同時,部分中國證券業協會證券分析師與投資顧問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也出席了座談會。一些與會的經濟學家告訴記者,在座的首席經濟學家主要就經濟形勢,貿易摩擦等問題發表了觀點,另外還就資本市場改革發展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

證監會在召開這次會議時便已經有了將這樣交流機制常態化的想法。在會上,劉士餘指出:“證券基金行業的首席經濟學家要肩負時代使命,深入分析國內國際經濟金融形勢,把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解讀好。要發揮好自身影響力與公信力,爲引導市場預期貢獻積極力量。歡迎圍繞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全面開放、穩健發展、完善基礎制度、激發市場活力等工作積極建言獻策。”

這次座談會的召開爲《例會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全方位的參考,可以說《例會制度》正是這次會議常態化的延續。

按照這次發佈的《例會制度》,首席經濟學家例會按季度召開,由證券分析師、投資顧問與首席經濟學家專業委員會承辦。

會議主要對國內國際經濟金融形勢進行分析、及時反映市場關切與行業呼聲、探討金融熱點問題,通過市場各方對話交流、搭建政府與市場之間的溝通渠道。

同時,會議還將邀請有關黨政機關相關部門負責人、新聞發言人、宣傳主管部門、主流財經媒體參會。更重要的是,會議成果以分析報告的形式供政府有關部門參考。

對此,此前參加過首次首席經濟學家座談會的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1月25日晚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席經濟學家例會制度提供了首席與首席、首席與政策部門之間更爲正式的,更爲暢通的渠道。這也會使經濟學家能夠更準確,更全面領悟相關政策的精神,更好地做到引導市場預期以及爲服務投資者的相關工作。”

魯政委還補充道:“通俗地說,以前監管部門出個政策,分析師都是自己在底下琢磨,可能會對政策產生誤讀,而有了這個機制之後,首席經濟學家彼此之間可以互相啓發,同時首席經濟學家與監管部門之間可以有一個互動,這樣對政策的理解更全面、更準確。”

各類交流已是常態

不僅是首席經濟學家例會,證監會2018年以來重視收集市場的聲音。

2018年6月,A股大跌之時,證監會組織了爲期兩天的上市公司座談會,主要負責人聽取上市公司對當前經濟金融形勢的看法,對維護資本市場穩定、促進資本市場與上市公司健康發展的建議以及聽取對證監會工作的意見。

2018年10月14日,證監會在中信建投東直門南大街營業部二樓會議室召開投資者交流會,劉士餘及多名部門主要負責人出席,同10多位投資者充分交流。

一個月之後,也就是2018年11月16日劉士餘主持召開部分證券公司負責人專題座談會,瞭解券商落實民營企業座談會重要精神的相關工作進展,聽取關於上證50ETF期權運作及相關風險對沖工具發展的建議。

上述幾次會議都是規模較大的座談會,而記者根據證監會公佈的信息以及瞭解的情況粗略統計,2018年至今證監會已經召開各類座談會不少於10次,內容從資本市場穩定到上市公司治理,從金融形勢到投資者保護,包羅萬象。

“這種溝通的形式已經常態化,有的溝通是有的放矢,需要釋放一些信號,有的溝通則是例行溝通,還有的溝通是爲了推動完善政策制定。”一位接近證監會的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

可以看到,在逐漸建立暢通的溝通機制後,證監會在面對市場熱點輿情之時,反饋速度也較此前有了較大的提升。如,2018年底,市場中流傳着“五隻國家隊基金已清盤”的傳聞,證監會便在第一時間迅速完成了回應。

另外,在目前A股市場受到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以及股權質押平倉等多重風險的影響下,市場認爲證監會召集市場各方進行一場座談會其背後的含義遠不止交流本身,在召開座談的同時也釋放了穩定市場的積極信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