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們在凝視不朽之作《蒙娜麗莎》時,常常會被畫中人物的微笑所迷惑。由於外圍區不注重細節,因此它會很快地注意到蒙娜麗莎顴骨的陰影,這些陰影又恰恰使人們意識到笑容的存在。

 

  蒙娜麗莎

  《蒙娜麗莎》由達·芬奇創作,是世人皆知的不朽名作。《蒙娜麗莎》的微笑一直以來被稱爲永恆的微笑,其隱藏的神祕色彩一直被藝術家和人們津津樂道。那麼,《蒙娜麗莎》的微笑爲何如此神祕?下面我們就來揭祕其中的奧義。

  肖像畫傑作《蒙娜麗莎》享有盛譽,代表着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達·芬奇把他自己對人像典型的審美理想全部傾注於此畫,他淋漓盡致地發揮了達·芬奇式的煙霧狀筆法。同時,他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其美麗迷人的外形達到天衣無縫的結合。

  他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脣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非常重視,特別着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係,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充滿神韻而且含義無窮,具有一種神祕莫測的吸引力。

  人們在凝視不朽之作《蒙娜麗莎》時,常常會被畫中人物的微笑所迷惑。初看上去,人們會領略一份安詳的微笑;但通過仔細的觀察,人們就會感到笑容消逝;凝神端詳,笑容重現,繼而又退去……爲什麼這幅畫會產生這樣的神奇效果呢?

  人們首先注意的也是人物的眼睛

  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神經生物學家利文斯通認爲,蒙娜麗莎微笑的時隱時現,其實是我們的眼睛運動的結果。利文斯通分析說,人眼通過兩個不同的區域來觀察世界。

  一個是中心區,被稱爲視網膜的中央小窩兒,它讓人們看到顏色,認出印刷符號,辨別細節。另一個是外圍區,它分佈在中央小窩兒的周圍,是人們區別黑白、捕捉運動、分辨陰影的區域。當人們觀察別人時,常常注視對方的眼睛。

  在欣賞《蒙娜麗莎》這幅畫時,人們首先注意的也是人物的眼睛。當觀察者眼睛的中心區在蒙娜麗莎的眼睛上時,“外圍區”視線會落在她的嘴上。由於外圍區不注重細節,因此它會很快地注意到蒙娜麗莎顴骨的陰影,這些陰影又恰恰使人們意識到笑容的存在。

  但是,當直接看蒙娜麗莎的嘴部時,人眼的中心區又不會注意到陰影,所以“人們永遠無法從她的嘴上看到笑意”。

  神經生物學家的結論是:蒙娜麗莎笑容的時隱時現完全是觀察者自身視線在其臉上游走移動所產生的效果。但是,在微笑的蒙娜麗莎面前無論怎麼移動自己的位置,她的眼睛似乎永遠跟着看她的人,讓欣賞者覺得她一直都在看着自己。

  就連神經生物學家也無法解釋,爲什麼迄今爲止任何其他的畫家都無法複製出原作的這種效果。

  學者們認真地探討過蒙娜麗莎微笑神祕莫測的原因

  學者們認真地探討過蒙娜麗莎微笑神祕莫測的原因。

  有的人從審美心理學的觀點出發,他們認爲同一件藝術品,不同的人或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心境下觀賞,往往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人們憑藉自己的生活經驗,能從中不斷髮現作品的新含義。

  有的學者從美學角度指出,這種神祕微笑是作者力圖要在個性具體的單個人物身上,創造出他理想化了的美的典型;力圖要使一閃即逝的面部表情,成爲一種喜悅的永恆象徵。正是這種矛盾的結合產生出了令人覺得驚奇的客觀效果。

  這恐怕是個永遠也說不清的謎了

  有的畫家則從繪畫技巧上分析,他們認爲達·芬奇爲模特設置了一幅透視不一的背景,當人們的視線集中在左邊時就會感到遠景下降而人物上升;反之,當人們集中到右邊看時就會感到遠景上升而人物下降。畫像中人物的五官位置也是在遊移不定中。加上作者把最能體現人笑容的嘴角和眼角部位畫得若隱若現,做了有意的朦朧處理,這就使畫中主人公的微笑頗費猜疑。

  還有的研究者從醫學角度別出心裁地研究了蒙娜麗莎的“生理狀況”,認爲她患有內斜視或是具有雙瞳。

  對於蒙娜麗莎的神祕微笑有太多不同的見解,這高深莫測的微笑究竟代表的是喜愛、期待、愁苦、渴望、恐懼、驚奇、憂傷還是激動?這恐怕是個永遠也說不清的謎了。

  本文由奇聞吧(www.qiwen8.com)網站編輯整理發佈,內容源自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