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國歷史上巾幗不讓鬚眉的傳奇女子,大家都會想到花木蘭,但花木蘭是傳說人的人物,是否有其人尚待考證。

但兩晉交際之時,便有一位奇女子,其事蹟不亞於花木蘭,而且《晉書》記載了他的傳奇事蹟。

當時,洛陽被攻破,晉朝各地都在加強防備。晉愍帝建興元年,被譽爲“履孝居忠,無慚往烈”的襄陽太守荀崧,臨危受命,被擢升爲平南將軍,坐鎮宛城(河南南陽),都督江北諸軍事。

這荀崧是位猛人,但是他還有個更猛的女兒,叫荀灌娘。

荀灌娘生於晉惠帝元康元年,從小不喜歡讀書寫字,更與針織女紅無緣,卻偏愛舞槍弄劍,打拳踢腿,小小的女孩兒家,比男孩子還要狂飈驃頑。她的父母無可奈何,索性順其天性發展,並聘請名師授武藝。荀灌娘十歲以後已能騎馬張弓,一根小銀槍更是揮舞的出神入化,儼然一副女俠的模樣。

到了南陽後,荀灌娘更像是一匹脫繮的野馬,南陽是一片平原地區,荀灌娘整天馳騁在廣漠的原野上,射飛烏,獵狐免,常常滿載而歸,城裏城外只要一看到一騎駿馬奔馳而過,大家就都知道這是荀灌娘,此時論槍如游龍飛虎,論箭已能百步穿楊,滿城軍民更是交相讚譽,而此時荀灌娘只有十三歲。

春耕剛過,幾萬賊兵在匪首杜曾帶領下由西域流竄到宛城。杜曾本是官宦子弟,爲奸人構陷全家遭難,杜曾含冤莫白才挺而走險,初意是爲父報仇雪恨,後來卻因召募的匪徒成份複雜,漸成騎虎難下之勢。

他的部隊常常騷擾州縣,姦淫擄掠,所過之處,廬舍爲空。晉朝國軍連番圍剿,都沒能將其消滅,這一次杜曾流竄到宛城,就是想佔領南陽這個富庶之地,作爲根據地,力圖大舉南侵。

當時宛城守軍僅有千人,莊稼又在青黃不接的時侯,宛城內貯存的糧草十分有限,很難長期固守,情況非常危急。

荀崧自忖城中兵力薄弱,守禦尚且不足,更不可能輕言出擊,然而長此困守,到了矢盡糧絕,自己可就成了賊人的俘虜。爲今之計,只有派一個忠勇之人,去襄陽求救太守石覽。石覽是荀崧親手提拔起來的將領,這時他駐守襄陽,兵強糧足,雄視一方,只要能發兵前來,必可解救宛城之圍。荀崧把自己的計劃向文武官員宣示以後,武將們啞了火,沒有一人說話。

命只有一條,隻身突破幾萬人的重圍?當我們是關羽、張飛嗎?這些將領心中個個膽怯,無人敢應承任務。

荀崧又氣又恨,正在一籌莫展的時侯,荀灌娘朗聲說道:“女兒願往襄陽投書請援!”

荀崧大驚,他雖然知道女兒的本事,但這樣的事也太危險了,一個小小女孩子,如何能夠突出重圍,又如何能夠抵擋賊兵的追殺!

不料荀灌娘表情堅定,答道:“女兒雖小,但卻習得一身武藝,乘敵不備,出其不意,必可突圍而出。與具坐以待斃,何不冒險一行。倘能如願,不僅可以保全城池,買際上也拯救了黎民百性,如果不幸爲賊兵所阻,頂多也不過是一死而已,同是一死,何不死裏求生,冒險一行呢?”

古有壯士,今有烈女,晉朝不亡,此女可證!

荀崧考慮良久,長嘆了一聲,終於同意了女兒的請求。荀崧親自挑選了壯士十名歸女兒調遣,這是一支敢死隊,更是一支特種部隊。

藉着濃濃的夜色作掩護,荀灌娘發動了一次閃電般的突擊,這支小隊一湧而出,馬快情急,穿壘而過,賊兵措手不及,眼睜睜地看着一隊人馬消失在黑暗的遠方。

一路夜奔,荀灌娘向襄陽城飛奔而去,第三天的午後抵達襄陽,襄陽太守石覽看到老上司的求救信,又聽到荀灌孃的慷慨陳詞,對一個十三歲的女孩子甘冒矢石,突出千軍萬馬包圍的精神和膽識,不禁大爲感動。當即發兵,而且還修書一封墾夜飛馳荊州太守周仿,請他協同出兵解救宛城之圍。

大軍趕到,荀灌娘擔心父親的安危,揮舞銀槍左衝右突,戰鬥進行的如火如茶,最後以官軍的勝利而告終。

人的一生,能有一件做過的事銘傳天下,便可俯仰無愧。一個十三歲的荀灌娘,竟能力排衆議,突出重圍,以其勇毅與純誠,搬來大軍救援,復以奮不顧身的膽識與豪氣,連番擊殺賊將,獲得輝煌的勝利,宛城千千萬萬的軍民賴以保全,整個國家也深受其利,荀灌娘能夠名垂千古,實非偶然幸致。

只是可惜,這樣的女將,卻只是在中國的歷史上劃過的一顆流星,曇花一現後,《晉書》稱其“幼有奇節”,但之後的正史上卻再也找不到她的一丁點記載了,可嘆,可悲,可惜。

《憑欄觀史》特約撰稿人:大鬍子二零/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