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二手車平臺要想抓住市場機遇,必須堅決擯棄弄虛作假的套路,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信用交易體系,建立從車源信息、車輛質檢、交易過戶等二手車交易全流程的可追溯系統,切實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等合法權益。二手車平臺要想抓住市場機遇,必須堅決擯棄弄虛作假的套路,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信用交易體系,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二手車平臺切莫弄虛作假(生活漫步)

人民日報 羅珊珊

二手車平臺要想抓住市場機遇,必須堅決擯棄弄虛作假的套路,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信用交易體系,切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在網上發佈虛假車源信息;聲稱通過專業檢測,事故車卻屢見不鮮;篡改二手車數據,隱瞞車輛真實情況……宣稱“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深度檢測有保障”的二手車平臺本應給二手車市場帶來新氣象,但在發展過程中,一些平臺受利益驅動,玩起弄虛作假的套路,只會撿起芝麻,丟了西瓜,失去消費者的信任。

來自商務部的數據顯示,去年全國二手車累計交易1382.19萬輛,同比增長11.46%;交易金額8603.57億元,同比增長6.31%。二手車市場旺盛的交易需求,以及互聯網經濟的迅猛發展,推動二手車平臺大量湧現。一些平臺靠廣告“狂轟濫炸”,招攬業務,吸引眼球。

相對於傳統線下交易模式,二手車平臺在買賣雙方間架起了橋樑,起到信息溝通與交易撮合的作用,可以降低交易雙方的信息搜尋、中介費用等成本,在交易報價與競價、認證、評估、質保、交易款支付、保險及信息記錄等方面提供便利,爲買賣雙方提供更科學、高效的服務。

作爲一種新業態,“互聯網+”二手車交易平臺甫一興起,便被寄予厚望,消費者迫切需要一個能快速匹配需求、公開透明的交易平臺。但是一些二手車平臺不僅沒有解決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反倒利用平臺優勢,把一些本該公開的信息裝進“黑箱”,製造銷售“陷阱”,誘導消費者上當受騙。

這暴露了二手車市場信用體系不健全、制度不規範等問題。市場缺少成熟的車況信息和完善的規則制度,使得行車裏程、維修歷史等關鍵信息可能被修改,評估機構不夠專業客觀,定價標準不夠明確,這些都會損害二手車交易雙方的信任度,導致規範交易基礎薄弱。

二手車市場是汽車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汽車流通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它的培育和發展直接影響着汽車市場的發展、汽車消費的擴大。商務部日前表示,將推動出臺二手車交易的法規、規章和相關國家標準,取消機動車回收企業總量控制,放開報廢機動車“五大總成”再製造再利用,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完善促進汽車消費的長效機制。

政策層面的支持和規範將促進二手車市場快速發展。二手車平臺要想抓住市場機遇,必須堅決擯棄弄虛作假的套路,利用互聯網技術構建信用交易體系,建立從車源信息、車輛質檢、交易過戶等二手車交易全流程的可追溯系統,切實維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公平交易權等合法權益。

監管部門也須嚴厲打擊虛假宣傳、評估造假、數據不真實等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爲,倒逼平臺履行責任、真實披露交易信息。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二手車市場的良性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