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冰爾 文/王琳

牛奶蛋白對寶寶來說是一種異種蛋白,其中的某些成分有很強的致敏性,會導致嬰兒發生過敏。這幾個常見的問題,你的寶寶遇到了嗎?什麼是牛奶蛋白過敏?

媽媽們一定不會對“牛奶蛋白過敏”這個詞感到陌生。牛奶蛋白過敏屬於過敏的一種,是寶寶的免疫系統對於牛奶蛋白的病理性反應。寶寶的免疫系統可以識別出“自我”和“非己”抗原,對於“自我”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而對“非己”抗原產生排異作用,引發超敏反應,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過敏。而牛奶蛋白過敏就是免疫系統把正常攝入的牛奶蛋白誤判成入侵身體的敵人,隨後引發一連串免疫反應來對抗這個外來“敵人”,引起皮疹、腹瀉、哮喘等症狀。

科學研究發現,發生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消化系統黏膜表面的sIgA明顯不足,而母乳的一大優點就是含有大量sIgA,因此,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不攝入牛奶蛋白,幾乎不會發生過敏,而人工餵養的寶寶的過敏發生率較高。牛奶蛋白過敏通常會出現消化道症狀、皮膚過敏症狀以及呼吸道症狀。

消化道症狀包括經常吐奶、腹瀉、肚子鼓鼓的、大便帶血絲等;皮膚過敏症狀包括反覆發作的溼疹、嘴脣周圍皮膚紅腫、眼睛周圍紅腫等;呼吸道症狀包括頻繁打噴嚏、流鼻涕,嚴重者可導致呼吸困難等。

我的寶寶是不是牛奶蛋白過敏呢?

如果寶寶出現了以上列出的某個或多個症狀,需要前往醫院就診。醫生通常會給寶寶進行體格檢查和便常規檢查,詢問你的家庭成員之前是否發生過過敏,有的醫生會給寶寶進行過敏原篩查。若能排除乳糖不耐受,對於純母乳餵養的寶寶,醫生會建議媽媽在飲食上規避各種奶製品;對於配方奶粉餵養的寶寶,醫生會建議更換深度水解奶粉或者氨基酸奶粉來觀察寶寶的過敏症狀是否有所緩解。一段時間後,醫生可能會讓媽媽在飲食中重新加入含牛奶蛋白的食物,看看寶寶的過敏症狀是否重現。以上這些就是判斷寶寶是否對牛奶蛋白過敏的全過程。有時候,爲了節約時間和成本,可能會僅根據寶寶的過敏原檢查結果來判斷是否存在牛奶蛋白過敏。

對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由於存在交叉過敏現象,通常也會對其他動物乳汁中的蛋白質過敏,如羊奶、馬奶等。除了牛奶蛋白,雞蛋、花生中所含的蛋白質也是常見的嬰兒過敏原,因此,哺乳媽媽在飲食中需要限制花生、牛奶、雞蛋、海魚、貝殼等食物。

有一些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出生後前幾天由於媽媽沒有奶或奶很少,所以被哺餵了少量的配方奶。研究發現,即使只喝過一點配方奶,也可能會影響寶寶的免疫系統發育、腸道菌羣定植,並造成牛奶蛋白過敏,引發溼疹、嘔吐、腹瀉甚至哮喘。因此,WHO、美國兒科學會一致推薦出生後純母乳餵養作爲預防嬰兒早期過敏的重要方法。在此,提醒媽媽們, 在母乳下來前儘量不要給寶寶喝配方奶。

寶寶出現了牛奶蛋白過敏,媽媽應該怎麼辦?

若寶寶被診斷爲牛奶蛋白過敏,媽媽也不用特別擔心。研究結果顯示,部分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會在1歲左右恢復正常,而絕大部分寶寶會在3歲之前恢復正常。被診斷爲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在恢復正常之前,媽媽們應該注意什麼呢?

對於純母乳餵養的寶寶,醫生會建議媽媽在飲食中避免攝入各種奶製品,不僅是牛奶,還包括酸奶、奶酪,甚至含奶的冰淇淋等,一段時間後觀察寶寶的症狀是否減輕。如果確定需要避免奶製品的攝入,需要注意在飲食中增加其他含鈣量較高的食物以及優質蛋白。另外,如果給寶寶服益生菌,需要挑選輔料中不含奶的,以免在服用益生菌的同時攝入牛奶蛋白,引起過敏。

對於配方奶粉餵養的寶寶,醫生會建議爲寶寶更換奶粉。過敏通常會出現交叉反應,即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通常也對大豆和羊奶過敏。深度水解奶粉和氨基酸奶粉是目前比較推薦的針對牛奶過敏寶寶的專用奶粉,其原理是將牛奶蛋白部分或完全水解爲更小的蛋白質甚至氨基酸,與牛奶蛋白相比,它們引起過敏的概率大大降低。

什麼是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是由於寶寶的胃腸道無法消化配方奶粉或母乳中的乳糖而造成的消化系統不適等一系列症狀。先天性的完全乳糖不耐受非常少見,而相對乳糖不耐受在寶寶中更爲常見。

乳糖不耐受的常見症狀包括:頻繁放屁、腹瀉、頻繁吐奶、溼疹、愛哭鬧、增重緩慢等。如果寶寶出現以上症狀,建議帶寶寶去醫院就診。如確認是乳糖不耐受,在餵奶前補充少量乳糖酶即可減輕相應症狀。

牛奶蛋白過敏和乳糖不耐受有什麼區別?

在很多育兒類書籍、學習資料、廣告和網頁上都會出現牛奶蛋白過敏或乳糖不耐受的字樣,而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生理機制卻常常被大家混淆。牛奶蛋白過敏和乳糖不耐受均是人體對奶製品中某種成分的特殊反應。其中,乳糖不耐受比牛奶蛋白過敏更爲常見。

牛奶蛋白過敏主要由免疫系統參與,是人體免疫系統對於牛奶蛋白產生的排異反應,可通過避免牛奶蛋白攝入來減輕症狀。

乳糖不耐受的相關生理機制中並沒有免疫系統的參與,簡單來說就是人體不能完全消化乳糖。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寶寶每次喫完奶後就會出現放屁多、肚子脹、腹瀉等消化道症狀。補充乳糖酶,可以幫助身體完全消化乳糖,即可使症狀減輕甚至消失。

專家簡介:

王琳,女,北京大學醫學部兒科臨牀博士畢業。2007年和2014年分別在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院和華盛頓大學進修,原中日友好醫院保健科科主任,現首都兒科研究所保健科主任,主任醫師。從業近20年,擅長嬰幼兒餵養、生長發育,出生缺陷和特色兒童的免疫接種等。兼任中華預防醫學會兒童保健分會常委,疾病預防和疫苗接種學組組長,北京醫師協會兒童神經專業專家委員會委員,第五屆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會員,《中國兒童保健雜誌》編委,《中華兒科雜誌》審稿人,首都醫學發展基金評審專家,國家藥品評價中心評審專家,歐洲遺傳代謝病協會(SSIEM)會員,北京市醫療技術鑑定專家。曾主持和參與多項國家及省部級課題,在國內外發表論文40餘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