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事業型成功女性,一過40歲,甚至在40歲之前,就已經意識到光憑事業成就並不能滿足個人。但事業型男人,卻往往要等到屆齡退休時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這是因爲女人和男人的生命週期不同,女人在40歲左右便面臨了生育的最後期限,而男人在50歲以後還可以輕鬆地生育後代。所以女人通常要比男人至少提前10年或20年,就開始有了對生命意義的“覺悟”。

當事業型女性開始意識到生命中或大或小、或輕或重的“若有所缺”時,該怎麼辦呢?首先,對自己坦陳這個“若有所缺”的感受。

請留意,我所說的是“對自己坦陳”,而不是讓你去昭告天下。當然,如果願意和知己好友或家人傾訴,也是好的,因爲這必定能幫助你宣泄掉這些不能算是愉快的情緒。

不過,對大部分好強好勝的事業型女性來說,坦陳自己的情緒,尤其是若有所缺的情緒,就意味着失敗,也意味着自己當初對生涯選擇的錯誤。因此,即便不對他人表露,對自己承認也是一件難以面對和難以接受的事。此外,合理化自己的作爲,是人類求生的本能機制。爲了減輕疼痛,我們會自我麻醉,告訴自己其實這並不痛,或別人選擇後的遭遇比自己更痛。但是這種自我麻醉,只能解決或欺騙得了一時的情緒,卻不能填滿實質上確實虛空的器皿。

而如果我們一直不願意去坦陳這個虛空的實質存在,就會啓動本能中另一個求生的機制,那就是關閉掉“可以接收情緒的感應器”,好讓它不再幹擾和刺痛我們。而一旦這個感應器被關掉了,我們不僅不會再真心地開懷大笑,或傷心地嚎啕大哭,還會把本來打算尋找填補虛空的動機和意願給隱蔽起來,擋在門外。我還記得一位因年輕時過於專心忙碌事業而遺憾地失去了許多情感歡樂的中老年女企業家這麼告訴我:“當我終於忙完了,抬起頭來時,才發現四下已經無人和我一起享受這些成果。”

因此,如果當下你已經主動或被動地選擇成爲事業型女性,這很好,不用爲你的選擇感到焦慮、遺憾或抱歉。你只要在偶爾感到若有所缺或其他類似形式的情緒來襲時,勇敢而負責任地認知它,並對自己坦陳這種情緒,然後,進行下一個步驟。

重新拾回你的女性認同。

所謂的女性認同,不是指事業型女性必須趕緊結婚或立刻辭職回家生孩子,而是要在專業認同之外,允許並練習讓那些曾經“女性化”的特質被重新調動出來。例如,如果你已在婚姻中,那麼就勇敢地對丈夫或孩子承認你的階段任務已經完成,現在你更享受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光,請他們幫助你重新找回那些看起來已經有些生疏的相處方法,並請他們明白地告訴你他們對你的要求。不用害怕,真心而誠懇地承認你需要幫助,承認你更享受愛情或親情,並不會減損你的驕傲或自尊,只會讓他們因失而復得而更加愛你。

除了承認女性原始的角色需求之外,還可以發揮你的女性特質優勢,例如對新人伸出溫暖的雙手,對值得提攜的後進表達你的欣賞,對傷心失落的同事打開擁抱他(她)的雙臂,同時敢於把自己脆弱的一面表現出來,敢於對別人展示你的性感和溫柔,敢於用女性的思維角度來處理和分析事情,敢於承認你那些很女性化的愛好,等等,都是把男性認同和自衛的面具卸下來的方法。總之,不用害怕,反正你現在已經過了職場新人必須武裝自己的階段,偶爾做個“小女人”是絕對不會減損你的威信的。而且,現在管理學都崇尚“柔性管理”的力量,所以更是戴着男兒頭套從軍征戰的花木蘭們“還我女兒身”的最好時機。

而且,請相信我,一個擁有專業權威、職場歷練和事業高度的40+女人,如果在言談舉止間還時不時地表現出溫柔女子的款款柔情,那麼她的性感指數之高,殺傷力之強,就不用我在這兒多說了。

樂在當下。

根據我過往在醫院擔任心理治療師時的經驗,以及從我現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女性朋友們的真實情況來看,我發現那些因專注於事業成就而主動選擇單身或不要孩子的女性,其實並沒有外人想象的那樣寂寞和慌張。她們中大部分,安於自己的選擇,也樂於從事業中得到快樂的養分。她們在認真工作的閒暇之餘,有的積極投身於公益,有的醉心於到世界各地旅行,她們並不因爲生命中缺少了一片拼圖,就自憐自艾,她們只是用不同於大多數女人的另一塊拼圖,給積極地替換了上去。

我就有一位從大學畢業後一直相知相惜數十年的好朋友。我們認識的原因是她在報社工作,而我給她負責的版面寫文章。由於工作態度認真,又寫得一手好文章,她在進入報社短短的幾年之內,就被總編輯提升爲該版的主編。自此,她更是努力工作以爲回報,並常常在有家室的同事因家有急事而必須請假時,義不容辭地加班爲人幫忙。於是,幾年後,她又被拔擢外派海外,足跡遍佈地球幾大洲。

在她被派往海外擔任特派員期間,曾先後遇見過兩個合適的男人,但在更深入的交往之後,發現這兩個男人都無法接受她有可能又要被派往他國的可能性。於是,兩次情況都相同,她在權衡得失之後,選擇了熱愛並此生不渝的新聞事業,而不是那個“有可能”將來會傷了她的心的男人。如今,早已進入知天命年歲的她,在30多年的新聞從業生涯中,親身體驗了世界上許多偉大事件發生的時刻,也親眼目睹了地球上許多重大災難發生後人類的苦難和滿目瘡痍。她雖然沒有像平凡的我一樣享受到小家的愛,但胸中卻滿溢着對地球和人類的大愛。因此,每次我們見面時,都會爲對方此刻所擁有的幸福而快慰並欣羨不已。

所以,選擇專注事業而放棄其他,並不必然會讓一個女人痛苦。會讓女人痛苦的是,既想擁有,又不願放棄的上上下下。例如,既醉心於事業的成就,又自憐自己的孤獨;既想擁有家庭和孩子,又抱怨孩子讓自己沒辦法專注於工作。這種又想兩手抓滿,可又明明無法抓牢的辛苦,纔是“僞”事業型女性最難以承受的心靈之重。

因此,如果你已做出了選擇,就請安於當下的結果。如果你想改變,就請拿出行動,勇敢地做出改變。說到底,每個人手上所掌握的那副生命之牌,只有自己才能高聲叫牌,也只有自己在出了牌之後,才知道這手牌賭注的大小和是不是賭得起。不過,幸運的是,老天爺總是慈愛厚道地給我們不止一次重新洗牌的機會,至於要不要抓住這些機會,那就完全要看自己的意願了!

編輯/紅劍 文/金韻蓉

《母子健康》推薦閱讀:

書名:《女人40+:40+女人的心靈能量(精裝版)》

作者:金韻蓉

出版:灕江出版社作者簡介:

金韻蓉,資深芳香療法專家、心理學家、親子專家、暢銷書作者、時尚生活家。擁有深厚的心理學專業底蘊和睿智的人格魅力,溫婉內斂、親和從容,將芳香、色彩等自然能量療法融於生活美學中,善用文字、講演和大家分享生活中的點滴幸福,溫暖和感動。目前專注於書籍寫作和公開演講課程,由此將女性心理、生活美學、時尚生活等相關理念與廣大的朋友們分享。著有:《女人30》《女人40》《美麗筆記》《37碼走埃及》《最美瑞士自然之旅》等。

《母子健康》雜誌簡介:

《母子健康》雜誌創刊於1992年,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中日友好醫院主辦。透過嚴謹而感性的編輯團隊,專業並權威的專家顧問,以健康第一的理念,爲中國女性提供專業的婦產、兒科等方面的指導及保健,提供全方位的育兒健康新知,關注身心協調發展,將醫學常識融入實際生活,與父母一起共創和諧成長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