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到底有多仁义?包拯上谏时口水溅到他面部,结果他却默默擦拭

提起宋朝就不得不说一下宋仁宗赵祯,登基时才13岁,一共执政了42年,去世时54岁。宋仁宗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并且难得的是,他还是一位明君,号称为“仁”,史称宋仁宗。从他的谥号就可以发现,这是一位善良的皇帝,一个“仁”字就可以概括他的一生。

据史料记载,宋仁宗的有许多功绩,推行了许多仁政,比如减轻赋税,积极发展经济,重视文化事业发展等等。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经济得到繁荣发展,《宋史》称赞道:帝诚无愧焉。而赵祯逝世后,庙号为宋仁宗,而他统治时期又被称为“仁宗盛治”.

那么为何宋仁宗赵祯跟“仁”字有不解之缘,那么问题来了,宋仁宗到底有多仁义?据传,包拯上谏时口水溅到他面部,结果他却默默擦拭。

原来宋仁宗有一宠妃叫做张贵妃,皇帝非常爱她,连原配都不理,就喜欢她一个人。而张贵妃出身卑微,难免比不上某些妃子高贵的身份,因此常常受到别人的歧视。张贵妃后来想到一个主意,他想让皇帝多帮帮自己的娘家人,让他们都当上大官,这样看谁还瞧不起自己。

可是张贵妃的娘家人几乎都是平庸之辈,只有她的一个伯父张尧佐还算有些头脑,于是张贵妃在宋仁宗耳边耳旁风,而宋仁宗是出了名的脾气好,张贵妃又是他最喜爱的妃子,所以耳根子软,只好同意她,让她的伯父当宣徽使。

可是这个职位很大,宋仁宗也要跟百官商量了才能定下来。于是那天上早朝,宋仁宗提议让张尧佐当宣徽使,结果却遭到百官的反对,其中声音最大的一个人便是包拯。

宋仁宗有些动怒,于是走下龙椅质问百官,然而包拯丝毫没有畏惧,看着宋仁宗义愤填膺说道:那张尧佐没有什么政绩,近年来已经连升好几级了,现在又要当然这么重要的职位,恐怕不妥,还请皇帝陛下三思。

包拯走上前,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说到激情时,包拯的口水都溅射到宋仁宗的面目,然而无奈的宋仁宗却只能默默擦拭口水,丝毫没责怪包拯。

宋仁宗只好作罢,退朝后回到张贵妃那里,宋仁宗便跟郑贵妃抱怨:你倒是为你娘家人,苦了我了,那包拯什么脾气你不知道,把我数落一通,口水都溅到我的脸上了,你看看,哼,这件事不要再提了,我先去洗个脸。

史料记载:中丞向前说话,直唾我面。汝只管要宣徽使,汝岂不知包拯是御史中丞乎。

从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宋仁宗的脾气真是好,面对包拯的口水攻击,居然没有生气,或许这足可以说明宋仁宗到底多仁义了吧。

因为宋仁宗是个好皇帝,常积极纳谏,所以在他执政时期出现了许多名臣良将,比如范仲淹、韩琦、富弼、王安石 、司马光、 苏轼、 苏辙 、包拯、王德用、王素、狄青等等,简直太多了,下面就不一一列举。

除了包拯唾溅帝面这件事之外,宋仁宗还做出许多仁义的事情。比如,有一次宋仁宗吃饭时,意外吃到一粒沙子。普通人吃到沙子那是小事,可是皇帝吃到沙子的话,这事情可就大了,那些做菜的御赐和服侍的宫女太监可能都要遭殃。

可是宋仁宗却淡定吐出沙子,还对宫女说道:你们假装没看到,不要说出去,让别人知道。宫女们看到皇帝吃出沙子以为自己死定了,结果宋仁宗却不许她们说出去,明摆着就是不责怪她们,这让宫女太监们非常感动。

而这样的小事有很多,每一件足可以说明宋仁宗的“仁”是货真价实,不含水分的。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