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名相,被贬后又官复原职,门人:别回,他不听结果悔恨不已

说起历史上的名相,大家会想起谁呢?恐怕各位都有自己心中所属,比如诸葛亮、房玄龄、张居正、王安石等人,确实他们都极其优秀,能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中龙凤,自然本身有独到之处,个人魅力。

而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说这么一位宋朝时期的名相,或许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因为太多优秀,所以遭到小人的妒忌和陷害,丢了宰相的职位,去地方当小官,后来皇帝回心转意,让其官复原职,可是他的一个门人却对他说:别回。

可是他却一意孤行,结果回京后不久,又陷入一桩大案,结果再次被贬,并客死他乡。这位名相临终前悔恨不已,没有听门生的建议,不要回京,不然就不会沦落至此,现在连落叶归根都成了奢望。

他便是北宋名相寇准,出身名门,是书香世家,其先祖曾在西周武王时期任职司寇,而他的父亲寇湘是后晋时期的进士,因有卓越功绩,被封为国公。

而出身在这样的世家中,寇准接受到了优越教育,再加上他自身天资聪慧,又努力学习,所以常被人称为神通,据传寇准十四岁就能写诗,十五岁就能精读《春秋》,总之他是一个了不得的才俊。

寇准十九岁是就考中了进士,因为年纪太轻,他的亲戚就建议寇准谎报年龄,这样就不会遭人刁难,以为年龄小就认为寇准你好欺负。可是寇准却不以为然,直言不敢欺君,要真诚待人。而寇准从政之路还算比较顺,从刚开始当知县,再后来当盐铁判官,接着当尚书郎中。

因为寇准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常直言上谏,所以宋太宗非常喜欢这个言官。甚至宋太宗曾对身边人说,唐太宗有魏征,我却有寇准。可见,寇准在宋太宗心中占有极大的分量。而寇准在三十二岁的时候,就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又在工部等部门任职。

景德元年,也就是宋真宗开始执政时期,寇准当了宰相。那么,寇准为相后做了哪些大事?其中一件事便是促使檀渊之盟的签订。原来在景德元年,契丹南下,北宋朝野惊动,或许是过惯了太平日子,突然见敌人南下,北宋朝廷慌了神,大多官员建议主和,迁都等等。

可是寇准却站了出来,反对南迁,建议宋真宗御驾亲征。宋真宗最后答应下来,前军将士得知皇帝来督战,顿时打了鸡血,挽回败局,稳定局势,最后北宋迫使辽国签订了“檀渊之盟”。

后来在景德三年,寇准因功劳太大,遭人嫉妒,被王钦若等人排挤和诬陷,宋真宗信以为真,就将寇准给贬了出去。寇准退了下去,当时奸臣丁谓靠着溜须拍马,大搞封建迷信,赢得宋真宗的宠信,所以才爬上了宰相的位子。

丁谓知道自己这点本领不能持久坐稳宰相位子,于是他想到一个好主意。丁谓想拉拢声望和实力俱佳的寇准,想让他为自己办事。因为寇准被贬后,生活窘迫,只要自己一句话,就能让寇准重新回朝当官,当然代价就是让寇准听自己的话。

毕竟吃人的最短,拿人的手软,丁谓以为自己让寇准官复原职,就会让寇准感激自己,然后事实却相反。丁谓在宋真宗面前美言几句,宋真宗果然答应让回来京城当官。而寇准得知自己官复原职时非常高兴,可是他的一个门生却皱起眉头,并对寇准说:装病别回去,回去后恐遭劫,因为宋真宗长卧病榻,奸臣当道,京城局势太乱。

可是寇准不听结果悔恨不已,原来丁谓跟寇准摊牌,要跟他结盟,可寇准怎么可能同意跟小人结盟,于是二人不欢而散。丁谓自然要将这个不识抬举的人铲除了,于是丁谓诬告寇凖参与密谋太子登基,于是寇准再次被罢官,去南方偏远之地雷州当小吏。

而在天圣元年,寇准病死在雷州,他的妻子请求将丈夫归葬故里,仁宗得知后同意下来,可是寇准去世后,家中钱财不多,他的妻子走到半路就花光盘缠,只能就地寄埋洛阳巩县。值得一提的是,宋仁宗后来为寇准平反,恢复他的名誉,重新归葬下邽。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人和本文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