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顏躍琴說,去年以來,到螞蟻島精神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黨建、研學、培訓等活動的團隊越來越多。60多年過去了,如今螞蟻島精神依然存在。

晚報記者羣島行

與沈家門漁港隔海相望,與桃花島登步島隔港相鄰的螞蟻島,因酷似螞蟻而得名。

與舟山其他島嶼相比,螞蟻島面積不大,名氣卻很大。因爲這裏曾誕生了全國漁區第一個人民公社,並以“艱苦創業、敢啃骨頭、勇爭一流”的精神聞名全國。

60多年過去了,如今螞蟻島精神依然存在。螞蟻島人乘着紅色之旅,大力發展螞蟻島精神紅色教育基地,使螞蟻島成爲吸引越來越多遊客的“海上紅島”。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丨螞蟻島:傳承螞蟻島精神的“海上紅島”

俯瞰螞蟻島。本版圖片由螞蟻島管委會提供

海島名片

螞蟻島位於普陀區,是個海島漁鄉。陸地面積約3平方公里,人口4000人左右。共有大小漁船109艘。90%的居民以捕魚爲生。 2017年,螞蟻島管委會正式成立,下轄一社區村,5個股份經濟合作社。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丨螞蟻島:傳承螞蟻島精神的“海上紅島”

人民公社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丨螞蟻島:傳承螞蟻島精神的“海上紅島”

1973年螞蟻島婦女修建“三八”海塘

紅色旅遊成功爲螞蟻島“吸粉”

在《軍港之夜》的悠悠歌聲中,記者登上前往螞蟻島的“海上紅船”。大紅色的外觀和船上“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字樣,讓人一眼就能辨別出這艘紅船的與衆不同。

從沈家門出發到螞蟻島,僅需要30分鐘。在這30分鐘內,紅船上的電視屏幕一直滾動播出着螞蟻島精神的宣傳片,讓遊客能在旅途開始前,就對螞蟻島有了大致的瞭解。

出了碼頭,沿着螞蟻大道走幾步,就能看到正對着碼頭的愛琴海賓館。這兩天,賓館經營戶顏躍琴忙得很。“這個月遊客量蠻大的,很多都是來旅遊的,以前阿拉接待的都是散客,很少有像現在接待的團隊客人。 ”顏躍琴說,去年以來,到螞蟻島精神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黨建、研學、培訓等活動的團隊越來越多。

據悉,去年6月13日開始,螞蟻島精神紅色教育基地正式開門迎客,截至目前,螞蟻島已累計接待遊客477批次,共14403人次。這個數據對剛剛點燃“星星之火”的螞蟻島來說,意味着螞蟻島已日漸打響了名聲,紅色旅遊的吸粉能力正在逐漸增強。

爲了提升服務質量,本月初,螞蟻島管委會組織顏躍琴等民宿經營戶與海中洲集團合作,成立了漁家民宿“互助提升小組”。“現在阿拉賓館裏的一次性洗髮水、沐浴液,都是海中洲集團提供的。 ”記者看到,顏躍琴的愛琴海賓館雖然地方不大,但乾淨敞亮,房間裏配備的各種用品,都以海中洲酒店爲標準。目前,螞蟻島已有6家民宿經營戶參與,總牀位100餘張,佔全島牀位的50%左右。

小城鎮綜合整治小島有了新變化

沿着螞蟻大道一路往前,一艘艘漁船在港口林立,道路兩邊疊放的整整齊齊的漁具,引起了記者的注意。這些疊放整齊的漁具,按照網格堆放,整齊排列,顯得格外乾淨整潔。“過去這裏可不是這樣的咯。 ”今年87歲的老人李根雲是螞蟻島老漁民,如今講話依然聲音洪亮。這些年看着螞蟻島翻天覆地的變化,老人感慨萬千。

在老人的記憶中,過去螞蟻島自然條件極差。“螞蟻山,螞蟻山,螞蟻原是癩頭山。山上是石巖,山下是沙灘。 ”這樣的童謠一直在螞蟻島百姓口中代代傳唱。爲了改變螞蟻島一窮二白的面貌,解放後,螞蟻島居民搓草繩、建海塘、造大捕船、成立全國漁區第一個人民公社……螞蟻島人以艱苦創業的精神,爲螞蟻島的發展拼搏出了一條生路。

如今,老一輩書寫的光榮而艱苦創業史,已成爲了螞蟻島紅色旅遊的金名片。然而想要發展紅色旅遊,螞蟻島的海島環境必須要改善。

2017年,螞蟻島管委會成立以來,通過開展小城鎮綜合整治,對螞蟻島環境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治。“一開始,阿拉也有點不理解,過去漁網一直都這裏放的,爲什麼要換地方。 ”李根雲說,那段時間,管委會工作人員挨家挨戶走訪船老大、船員,收集意見,爲了更好地改善海島環境。

就這樣,經過兩年的改造,如今堆網場已經變成了集籃球場、休閒公園、漁具堆放、文化展示園區等功能於一體的休閒廣場。每當夜幕降臨,家住附近的李根雲也會出門到這裏散散步,附近的居民也在這裏聚集,熱鬧得不得了。

黑煙滾滾的蝦皮加工場面成爲歷史

螞蟻島上,百分之九十的居民都從事漁業,捕撈最多的就是蝦皮的原料飯蝦。要知道,螞蟻島被譽爲“蝦皮之鄉”絕不是浪得虛名,螞蟻島進行蝦皮加工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目前全國市場上的生蝦皮,有百分之八十都來自螞蟻島。

這些年來,蝦皮捕撈生產讓螞蟻島的漁民過上了好日子,但蝦皮廠對海島環境的污染也不可忽視。“以前走進那些蝦皮廠一定要戴口罩,不戴口罩的沒過一會兒,鼻子裏都是黑的,擦都擦不乾淨。 ”回憶起以前的螞蟻島蝦皮加工季,螞蟻島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說,雖然蝦皮加工季僅有3個月,但一旦開始加工,螞蟻島上60多戶蝦皮加工廠家都會開始燒煤,每家每天用煤1噸左右,每天冒出滾滾黑煙。

想要生產出品質優良的蝦皮,溫度和風速是關鍵。爲了啃下改變螞蟻島蝦皮加工的污染現狀這塊硬骨頭,螞蟻島管委會的幹部們和蝦皮廠家代表們跑遍了上海、江蘇及浙江寧波等地,反覆學習探討,終於確定改造方案,用燃油代煤。於是,去年3月起,螞蟻島全面推行清潔燃油供熱工藝加工蝦皮。

但想要推廣這個環保工藝卻並不容易。對蝦皮加工廠的業主來說,改變傳統的加工方式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爲了說服企業主,幹部們又挨家挨戶反覆做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終於趕在去年蝦皮加工季前,螞蟻島上的蝦皮加工廠全面完成了煤改油。黑煙滾滾的蝦皮加工場面,正式成爲了歷史。

黨建引領下的鄉村振興

如今,沿着螞蟻島一路走來,以人民公社舊址爲核心的教育培訓體驗重要“環線”全面打通,螞蟻公社廣場和螞蟻島黨羣服務中心(旅遊服務中心)已正式啓用,“公社大食堂”已經承接了螞蟻島村晚等重大活動……一條條富有螞蟻島特色的紅色之旅路線已經基本成形。

對於未來螞蟻島的發展,螞蟻島管委會黨工委書記、主任徐軍安有着自己的思路。近年來,螞蟻島緊緊圍繞着“精神立島、漁業穩島、生態建島、工業強島、旅遊興島”五位一體發展戰略,已爲螞蟻島的未來發展畫下了藍圖。

今後,旅遊興島將是螞蟻島發展的重心。今年,螞蟻島將圍繞教育培訓主業,在教學線路優化、沉浸式體驗教學、智慧培訓升級等方面拓寬思路、加強對外合作。“我們計劃將螞蟻島人民艱苦創業的場景作爲學員的體驗項目,比如築三八海塘,學員可以通過體驗採石、搬石、築塘等體會螞蟻島婦女的艱辛;爭做捕魚達人,學員們可以在體驗漁民勞作艱辛的同時增長海洋知識。 ”徐軍安說,今後,螞蟻島精神紅色教育基地還將定期開展“紅歌匯”“露天電影”等廣場文化活動,爲學員們搭建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

今後,螞蟻島管委會將圍繞紅色旅遊品牌創建這一主題,開展省級精品村創建、四好農村路建設、入島口西側區塊綜合提升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建設海防執勤碼頭、垃圾中轉站,不斷提升當地人民羣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