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熱得很,胃口困頓,不思飲食,看着肉,只覺油膩卻再也找不到平時香肥的感覺,突然想喫老家博山的乾粉素火燒了。

博山的火燒是做的極好的。分葷素兩種,肉的是鮮肉蔥花的,肉一定要肥瘦相見,有葷油的香又有肉鮮味,還要伴着淡淡的蔥香味。

素餡的是極多的粉條和油煎過的豆腐碎粒混合成餡的,加上濃濃的花椒粉,博山當地的酸漿滷硬豆腐,叮叮噹噹切剁成一案板的碎丁,用油,最好是豬油,炒得黃燦燦的泛着油光顆粒飽滿,紅薯粉條,在溫水中舒展着泡開,剁得粗粗的,用蔥姜沫和鹽調和好味道,博山當地的花椒,不似川椒那麼麻,卻是香,在蒜臼裏搗成粗粗的花椒麪,花椒麪記得一定要多撒,讓花椒的香氣濃濃的,粉條要夠勁道,豆腐要炒的夠香,花椒麪要加的夠多,關鍵是烤的皮要夠酥,這纔是博山乾粉素火燒好喫的關鍵。

面餳好了,揪下一團,揉成長條,再揪成劑子,擀成皮子,包上粉條豆腐餡兒,轉着圈兒,包成16個褶兒。在爐子上方黑色的鐵板上一摁,一壓,一個火燒坯子,就好了。

火苗微微的,一個個火燒坯子開始在鐵板上定型,滋啦滋啦響着,翻個面,等到兩面都微黃了,就拿起來,再放到爐子下面的抽屜裏,烘烤,不一會兒,麥面的香氣就嫋嫋的漏出,等待的口水,也流下來了。

終於,烤的外皮黃燦的火燒出爐了。必須喫剛出爐的。涼了就塌乎了不好喫了。趁熱,大口咬下,面烤到焦黃帶來的酥酥脆脆的酥香讓人着迷,而咬到餡兒,豆腐的碎脆和粉條的軟糯形成鮮明的對比,接着花椒粉特有的麻香和清香頓時充滿口腔。好喫至極。

這個素火燒,因爲裏面加了粉條,所以博山人習慣叫作“乾粉豆腐菜火燒”的。喫火燒必須要搭配油粉來喝。油粉是博山獨有的一種喝物。其味其做法與北京豆汁兒倒是有些相同之處,以前是用綠豆粉坊下腳料剩餘的澱粉中間糊狀漿水來做,後來也有的用磨小米玉米的磨糊水,再後來還有的用麪粉白醋的,那就只能叫“酸糊塗”了,油粉雖有北京豆汁兒的酸香,然較之豆汁兒餿澀的怪味,油粉酸鹹更適度。而且油粉裏還有花生、豆類、粉條、豆腐、蔬菜等佐料摻雜其中。由是,油粉其味酸香回味,且極爲養胃。這個老虎以後會寫。

一碗油粉,一個燒餅,最好再來一碟博山的醃酸鹹菜就着,酸滑鹹香四味具備,喝咽咀嚼兩相得!好。

和博山博山乾粉素火燒很是相似的,是濟南的長清大素包。十幾年前老虎來濟南謀生,喫過一次就喜歡上了。

和博山博山乾粉素火燒一樣,長清大素包用了極多的粉條和豆腐來調餡兒,而區別就在於博山素火燒要用花椒麪來調味,而長清大素包是用胡椒麪來提味。紅薯粉煮的要恰到好處,要軟糯卻又要有嚼韌,在案板上叮叮噹噹剁碎了,北豆腐也剁成碎丁,用豬油烙的微黃,蔥少用,而姜要多,剁成細茸,把粉條碎豆腐丁姜茸還可以加一些配菜摻和在一起,鹽調鹹淡,黑胡椒粉一定要大把地撒入,喫的就是姜茸和這黑胡椒的辣香,最後用些香油來提香,味道就更濃郁了。

和麪,揪劑子,擀成中厚邊薄的皮子,包上餡子,燒開鍋,架蒸屜,蒸!等着熟了,揭開蓋子那一瞬,白白胖胖的大包子熱氣騰騰香氣垂涎,太熱,兩隻手倒騰着拿一個,咬下去,皮的那暄軟,粉條的那糯,豆腐的那軟,胡椒的那辣香,嘿!絕了。

配一碗甜沫,我能喫三個大包子。

一個博山乾粉素火燒,一個濟南長清大素包,這個聒噪的夏日,喫點素,挺好的。

堅持原創美食文章,央視《味道運河》《喫貨傳奇》美食顧問,搜狐喫貨自媒體聯盟執行祕書長,美食紀錄片《搜鮮記》總策劃王老虎與你共同搜尋舌尖上的“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