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藥的相生相剋法

人有人性,阿修羅有 阿修羅性,畜生有畜生性,餓鬼有餓鬼性,地獄有地獄性,藥就有藥性;性,就是它本來具有的這種性質、這種習性。在中藥理論上,比價有名的是元朝李東恆作的《藥性賦》。

在中藥配伍最講究四個字:君、臣、佐、使。中醫用藥不管是中成藥還是湯藥,很少用單味藥,而大多采用複方配伍。

“君臣佐使”是中醫方劑學術語,是中醫進行復方配伍時遵循的一個重要原則。

而其最早見於《黃帝內經》,曰:“主病之爲君,佐君之爲臣,應臣之爲使。”拆開來說就是:

【“君”——是複方中針對主症起主要治療作用的藥物;

“臣”——指輔助君藥治療主症的藥物;

“佐”——指配合君臣藥治療兼症或抑制君臣藥的毒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藥物;

“使”——指引導諸藥直達病變部位或調和諸藥藥性的藥物。】

它構成了中醫藥配伍的原則和格局。

2、五行相生相剋法

古代人認爲,天下萬物皆由五類元素組成,分別是金、木、水、火、土,彼此之間存在相生相剋的關係。

相生:

金生水,你用一塊金子在那兒,它就會有反潮的反應,這是它生水的一個道理。

水生木,水灌溉樹木,樹木便能欣欣向榮;

木生火,火以木料作燃料的材料,木燒盡,則火會自動熄滅。

火生土,火燃燒物體後,物體化爲灰燼,而灰燼便是土;

土生金,金蘊藏於泥土石塊之中,經冶煉後才提取金屬;

相剋:

金克木,金屬鑄造的割切工具可鋸毀樹木; (有礦的土地不長草)

木克土,樹根吸收土中的營養,以補己用,樹木強壯了,土壤如果得不到補充,自然削弱;

土克水,土能防水;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水克火,火遇水便熄滅;

火克金,烈火能溶解金屬;

3、食物相生相剋法(圖片一覽表)

中醫淺說——相生相剋法

中醫淺說——相生相剋法

中醫淺說——相生相剋法

中醫淺說——相生相剋法

中醫淺說——相生相剋法

中醫淺說——相生相剋法

中醫淺說——相生相剋法

所以大家不管是使用中藥還是飲食,你都要懂得藥性,好像這個心、肝、脾、肺、腎五者,都屬五行的。心就屬火旺,肝就屬木旺,脾就屬土旺,肺就是金旺,腎就是水旺;這人身上心、肝、脾、肺、腎,也是金、木、水、火、土。

相關文章